基于土壤养分效应的湖南杉木人工林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研究

来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j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杉木林种植面积和蓄积量一度居于我国人工林首位并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因此,研究杉木土壤养分元素与杉木生长的关系,对于维持及提升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为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湖南省150块杉木人工林样地为研究对象,选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方法,构建了基于土壤养分效应的杉木人工林立地指数模型。并以立地指数作为驱动变量,再次考虑土壤养分元素的影响,构建基于土壤养分效应的杉木人工林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为杉木人工林的经营管理及指导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构建了杉木人工林立地指数模型。本文选用最常见的4种理论生长方程对杉木优势木平均高与年龄的相关关系进行模拟,模拟结果显示4种理论生长方程对优势平均高-年龄关系的拟合效果差异较小,其中含优势木平均高(HT)、年龄(T)的坎派兹(Gompertz)模型为最优基础模型,其确定系数R2=0.5481最高,平均绝对误差(MAE=1.0108)与均方根误差(RMSE=1.3028)最小。采用方差分析方法,以林分优势木平均高为因变量,以有机质(Om)、全氮(Tn)、有效磷(Ap)、速效钾(Ak)4种土壤养分元素因子为自变量,进行显著性因子筛选,得到Tn、Ap、Ak为显著性影响因子,其显著性顺序为Ap>Tn>Ak。将筛选得到的Ak、Ap、Tn通过组合来划分土壤养分元素类型(SNET),经过组合可将150个样本划分为54个SNET,由于初始土壤养分元素类型数过多,不利于混合模型的有效应用。为了简化混合效应模型和进一步提高模型模拟精度,本文采用K-means聚类,以聚类精度≥90%为标准,将54个初始土壤养分元素类型聚为4个土壤养分元素类型组(SNETG)。并以此为基础,将SNETG作为随机效应分别添加到最优基础模型各个参数上进行模拟,模拟结果显示:相较于基础模型,将SNETG作为随机效应加在参数a上模拟效果最优,R2从0.5481提高到0.6745、MAE从1.0108降低到0.8431、RMSE从1.3028降低到1.1107。最终根据最优模型曲线上基准年龄(20年)时对应的林分优势高得到立地指数。(2)构建了杉木人工林林分断面积模型。选用最常见的4个以立地指数代表立地质量的基础模型、4个以林分优势木平均高代表立地质量的模型分别进行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其中以立地指数代表立地质量的基础模型模拟中,舒马克(Schumacher)模型3.11为最优基础模型,其R2=0.6851最高,MAE=3.7174与RMSE=4.8657最小。以林分优势木平均高代表立地质量的模型模拟中,舒马克(Schumacher)模型 3.15 为最优基础模型,其 R2=0.7429 最高,MAE=3.2808、RMSE=4.4009 最小。采用方差分析方法,以林分断面积为因变量,以4种土壤养分元素因子为自变量,进行显著性因子筛选,得到Om、Ak为显著性影响因子,其显著性顺序为Om>Ak。将筛选得到的Ak、Om通过组合可将150个样本划分为25个初始SNET,由于初始土壤养分元素类型(SNET)数过多,不利于混合模型的有效应用。本文采用K-means聚类,以聚类精度≥90%为标准,得到4个土壤养分元素类型组(SNETG)。并以此为基础,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方法,将SNETG作为随机效应添加到最优基础模型各个参数上进行模拟,其中以立地指数代表立地质量的混合效应模型模拟结果显示:相较于基础模型,添加了 SNETG的混合效应模型效果进一步提高,其中加在参数w上R2从0.6851提高到0.7863、MAE从3.7574降低到3.0738、RMSE从4.8957降低到4.0033,效果最优。以林分优势木平均高代表立地质量的混合效应模型模拟结果显示:相较于基础模型,添加了 SNETG的混合效应模型效果进一步提高,其中加在参数a上R2从0.7429提高到0.8106、MAE从3.2808降低到2.8269、RMSE从4.4009降低到3.7649,效果最优。根据初始土壤养分元素类型(SNET)应用到最优基础模型3.11及3.15拟合的随机效应参数值可得:土壤养分元素类型3的随机效应参数值(0.2056)及(0.0610)都为最高,即土壤养分元素类型3作为随机效应构建林分断面积混合效应模型的模拟效果最优,由此得到有机质Om含量在大于40g··kg-1、速效钾Ak含量在50~100 mg·kg-1时,有机质以及速效钾对林分断面积的生长影响最为有利。(3)研究证明了通过添加随机效应构建杉木人工林断面积生长模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亦证明了土壤养分元素与杉木断面积生长密切相关,模拟结果可为杉木人工林林分生长收获和预估、经营管理、生产上指导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为我国常见珍贵红木品种,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均有栽培。近年来,其食叶害虫之一双线卷裙夜蛾(Plecoptera bilinealis)大面积发生,对降香黄檀产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目前生产上对食叶害虫双线卷裙夜蛾的防控主要为化学防治,植物源驱避剂方面的生物防治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本论文以食叶害虫双线卷裙夜蛾为防治对象,从降香黄檀人工林周边地区林下植
林木参数提取是森林资源监测的重要研究内容。地面激光雷达技术弥补了传统人工抽样调查的不足。然而从地面激光雷达获取的点云数据中获取胸径、树高两大重要林木参数在不同人工林林分条件下的提取精度和适用性尚不明确;同时,目前基于点云数据提取林木树高的精度受点云归一化处理的影响较大。因此,不同林分条件下的人工林林木参数精确提取亟需系统研究。研究以山西省五寨县羊圈沟林场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
学位
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七坡林场尾巨桉DH32-29无性系纯林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近熟龄桉树间伐后套种优质阔叶树种形成异龄复层混交林的过程,以期为桉树纯林改培方式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研究主要内容有林分生长量、生长动态、林分结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1.林分改培后的桉树生长:改培后林分中桉树的径阶分布并未随间伐强度的增加而逐渐偏正态分布。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均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加,且较未改培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使森林康养产业得到迅速发展。森林康养有效的在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之间寻找平衡,在关注民生健康的同时推动林业产业结构升级。但现阶段部分森林康养基地在规划建设中,存在对生态优先原则的理解浮于表面,尤其是缺少生态敏感性分析对森林康养基地的规划建设提供指导。致使康养基地的建设不能较好与当地的生态环境相协调。本文以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北罗霄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从生态
学位
本研究旨在阐明樟树对喀斯特高钙环境的适应能力和适应机制,筛选出耐高钙的优良种源,为有效保持水土,改善喀斯特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社会和经济的良性发展提供支撑。以不同产地樟树两年生实生幼苗为研究对象,以CaCl2溶液浇灌方式,设置不同Ca2+浓度水平处理试验,模拟石灰岩地区土壤高钙环境,研究不同Ca2+浓度下樟树幼苗生长和生物量、叶片和根系的形态及结构差异,探讨樟树在南方喀地区的生理和生化特性
桉树在中国南方大面积高强度地连续单一种植,对土壤肥力质量和环境造成影响,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研究开展桉树人工林的土壤肥力质量指标的筛选与评价,旨在选择适宜的桉树在林地、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和促进桉树人工林的规划。本文在桉树主产区建立了 90个桉树人工林标准地,测量了包括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学性质的33项土壤肥力质量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采用
桉树因具有生长迅速、轮伐期短、萌芽更新能力强等优点在我国南方被广泛引种栽培。桉树人工林具有高投入高产出的特点,在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其生物量变化趋势以及多代经营林地其养分盈余与否、系统是否可持续尚不清楚,且在连续高强度的经营模式下造成林地土壤质量产生怎样的变化尚未可知。本文以广西桉树主产区四个不同代次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究当前经营模式下多代连栽桉树人工林的养分平衡状态及其生物量的变化趋势。
森林蓄积量是评价森林质量的重要指标,传统地面调查主要采用人工抽样方法,费时耗力、成本高昂,严重制约了森林调查效率。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采用遥感影像和地面实测样地相结合的方法估算森林蓄积量成为重要手段。本文以内蒙古旺业甸林场为研究区,在对样地进行森林蓄积量调查基础上,利用中、高分辨率的光学遥感数据(Landsat 8、GF-2)结合C波段双极化SAR数据(Sentinel-1),分别建立多元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