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寄生是寄生性昆虫的寄生方式之一,即寄生性昆虫通过取食同种或异种的其他寄生性昆虫发育的行为。大部分重寄生为二重寄生,但也有少数昆虫存在三重寄生和四重寄生。其中自复寄生为重寄生中一类特殊类群,其雌雄蜂异律发育,雌蜂为初级寄生蜂,雄蜂复寄生蜂。本文通过对日本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japonicus Compere重寄生行为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研究,以期明确日本食阶蚜小蜂的雌、雄蜂寄生策略,为该蜂的扩繁利用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研究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重寄生行为观察通过对日本食蚧蚜小蜂重寄生行为观察,将其重寄生过程分为搜寻寄主、识别寄主、产卵器刺探、产卵及产卵后整理5个部分。重寄生幼虫的发育分为四个阶段:卵期、幼虫期、预蛹期和蛹期。2日本食蚧蚜小蜂寄生率及产卵量的影响因子在不同间隔时间、接蜂时长、初级寄主龄期、雌蜂日龄、温度、补充营养和初级寄主感染程度等条件下进行二次接蜂,研究日本食蚧蚜小蜂的次寄生、重寄生及其产卵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二次接蜂的间隔时间在4d~12d范围内,次寄生率随间隔时间的增加而降低,重寄生率在间隔8d时最高,为32.28%,间隔时间大于或小于8d重寄生率均呈下降趋势。次寄生率及重寄生率随二次接蜂时长的增加而升高,在48h最高,分别为57.55%和49.61%。日本食蚧蚜小蜂的次寄生率及重寄率随着雌蜂日龄增加而下降,刚羽化的雌蜂次寄生率和重寄生率均最高,分别为32.21%和33.50%。温度是重寄生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在21℃时,次寄生率最高,为52.24%;在30℃条件下,重寄生率最高,为38.80%,18℃时,该蜂无重寄生行为。成虫期的补充营养种类对日本食蚧蚜小蜂的重寄生影响明显,补充蔗糖的次寄生率和重寄生率均最高,分别为34.69%和34.52%。日本食蚧蚜小蜂的重寄生率与初级寄主的龄期及被感染程度相关,橡副珠蜡蚧为3龄若虫的重寄生率最高,为33.5%,初级寄主龄期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重寄生,被感染的初级寄主越多重寄生率越高。次寄生的产卵量随间隔时间的增加逐渐减少,重寄生的产卵量在间隔8d时最高,为60.0粒,间隔4d时最低,仅为1.3粒。随二次接蜂时间的增加,次寄生的产卵量和重寄生的产卵量均呈上升趋势,接蜂48h重寄生的产卵量最大,为83.7粒;寄主为初期成虫阶段的次寄生产卵量最高,为29.3粒.,3龄若虫期重寄生的产卵量最高,为65.0粒。次寄生产卵量及重寄生产卵量均随着雌蜂日龄的增加逐渐降低,刚羽化雌蜂的重寄生产卵量最高,为65.0粒。在21℃条件下次寄生的产卵量最高,为36.0粒,之后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27℃时重寄生的产卵量最高,为61.3粒。以饲喂蔗糖和葡萄糖的次寄生产卵量及重寄生产卵量较高。3小蜂子代发育的影响因子二次接蜂间隔时间对后代雌蜂的发育历期、寿命和体长及后代雄蜂的寿命和体长无显著影响,但对后代雄蜂的发育历期和雄性比有显著性影响。间隔4d的雄蜂发育历期最短(23.5d),间隔10d最长(27.2d),间隔8d的雄性比率最高(20.08%);随着初级寄主龄期增大,初寄生雌蜂的发育历期、体长逐渐增加,次寄生雌蜂的发育历期则缩短;雄蜂的发育历期及雌、雄蜂的寿命随初级寄主龄期增加而增加,但影响不明显;初级寄主龄期对雄性比有明显影响,3龄若虫的雄性比最高,为 26.42%;温度是子代小蜂发育历期、寿命、性比等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在18~30℃范围内,发育历期、成蜂寿命均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减短;在18℃时,雄蜂不能完成世代发育,在21~27℃范围内随温度上升,雄性率增加,27℃时雄性率最高,为20.08%;温度对小蜂的体长影响不明显。4日本食蚧蚜小蜂的倍性分析由流式细胞术进行日本食蚧蚜小蜂的倍性检测,结果为日本食蚧蚜小蜂的雌成虫为二倍体(2C),雄成虫为单倍体(1C),寄生一次的后代高龄幼虫为二倍体,重寄生高龄幼虫偏向于单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