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新型荧光分子探针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 : 14次 | 上传用户:ouyang0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湖南大学“985”专项基金项目平台下重点研究了有机荧光分子探针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第二阶段是在国家留学基金委高水平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平台下重点研究了纳米荧光探针的合成、性能研究及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第一部分:几种基于DPA基团的有机荧光分子探针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在第一部分中,首先概述了荧光探针研究的历史、现状和最新进展,探讨了这类电子转移反应的实际应用。分子荧光具有许多特殊性质,比如灵敏度高、响应快、可以在单分子水平上和远距离监测、易于实现人-分子之间的联系等等。同其它材料相比,有机分子有更好的可设计性和可裁接性,因此新型有机分子荧光探针的开发研究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设计、合成性能优异的有机分子是开发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仅充分探讨了设计荧光分子探针时所遵循的原则性,而且更进一步强调了合成的简便性和易于向多种领域衍生的可能性。鉴于目前人们生活中对金属离子检测的迫切需要,由此本论文确定的研究目标是发展高量子产率的荧光分子探针并探讨它在多个领域的应用。本部分主要通过有机偶联的方法设计合成了几种化学荧光探针,研究了它们对不同金属离子检测的选择性以及检测的灵敏度。(1)芘是一种具有强荧光活性的芳香烃有机物,荧光特性和光敏感性在光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它易于合成多种衍生物,通过胺化还原反应连接DPA基团,有助于整个荧光分子探针的亲水性质。对于一个荧光分子探针而言,DPA基团的链状敞开式结构使它能够快速与金属离子络合,保证检测的实时性。不仅便于分子在水溶液中的应用,而且为分子探针的进一步衍生和固载提供了反应活性基团,将有可能固载于聚酯、聚醚、烯烃共聚物上做成传感器器件。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PET过程作用原理的芘型DPA荧光分子探针。作为表征介质极性的荧光探针,能够快速与金属离子络合,保证检测的实时性。在300 nM的检测水平上,对于荧光探针分子Zn2+和Cd2+明显要优于其它金属离子溶液,在Zn2+为0~0.40μM范围内的检测限达到0.26μg/L,并对Zn2+拥有良好的单一选择性响应。同时该荧光分子探针对pH值的不敏感性,可避免生物体受到外界刺激后引起pH值变化,有应用于生物体系的发展前景。(2)二苯乙烯由于具有较好的平面性、共轭性而成为常见的共轭桥,根据其特点设计的荧光分子探针将具备分子相对较小,既有亲脂性又有亲水性,有在各种不同环境检测中进行测定的可能。通过设计期望这种探针分子能够克服传统有机荧光分子探针水溶性不好、工作光谱不在可见光区、选择性不高的缺点。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ICT过程的二苯乙烯型DPA荧光探针分子。斯托克斯位移较大(74-130 nm),可避免吸收光谱干扰发射光谱,从而提高测试的灵敏度与准确性。在DMSO/H2O(10/90,v/v)和MeCN/H2O(10/90,v/v)体系中Cu2+和Cu+表现了对该荧光探针分子优良的灵敏度,在Cu2+为0~0.50μM范围检测限达到25nM,并对铜离子拥有良好的单一选择性响应,使荧光分子传感与检测真正成为一类常规的水质检测技术。(3)含有杂原子的苯并噻唑作为一类电致发光材料显示了独特的优势,同时其结构易于调整,可以通过引入双键、苯环等不饱和基团、以及各种生色团来改变共轭程度。改变材料的发光波长,其发光波长可以覆盖整个可见光范围,从而能衍生出更多的荧光分子探针结构来。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ICT过程的苯并噻唑型DPA荧光探针分子。在MeCN/H2O(10/90,v/v)体系中Sn2+和Fe3+表现了对该荧光探针分子优良的荧光猝灭效果,在Sn2+为0~0.50μM范围内检测限达到134 nM,并对Sn2+拥有良好的单一选择性响应。这种荧光分子探针的开发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4)异维A酸是一种含芳香环的单双键交替的π共轭体系药物分子,存在着单双键交替结构的异变性,但是该分子的缺点是共轭的萜烯链结构末端缺少荧光团的存在,同时分子的共平面性和共轭程度也不甚理想。另外,传统的炔键形成往往要涉及到羧基保护与脱保护步骤,而研究出一种新型无铜Sonogashira偶联方法用于直接偶联卤代芳香羧酸与端炔分子,将能大大简化反应流程,提高合成效率。通过不同底物的选择,拓展了在无铜Sonogashira反应条件下将卤代芳香羧酸与端炔的直接偶联。具有操作简单、产率高的优点,同时反应后处理方便,产物的分离和纯化也简单易行。并将反应底物进一步得以拓展,实现了乙炔型维A酸类药物分子和乙炔型DPA荧光分子探针的合成,表现出该体系良好的应用前景。同时设计合成了以异维A酸结构为底物,连接DPA分子形成一个类似PET过程的结构分子,考察结构特点对荧光探针分子的影响。其较强的紫外吸收能力得以保留,但金属离子的加入也不能引起化合物发生电子跃迁,同时紫外吸收波长保持稳定,通过吸收光谱的检测无法来识别金属离子。合成过程中得到了一个化合物单晶,并通过了X射线单晶衍射解析。第二部分:量子点的合成与纳米荧光探针的研究在第二部分中,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型荧光探针,与传统荧光染料相比,具有许多优良的光学性质,已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医学等研究领域获得广泛应用。相对于传统的有机荧光染料,大小均匀的半导体量子点发射光谱窄且具有尺寸调谐特性、用单个波长即可激发不同的量子点、荧光量子产率高、稳定性好和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针对当前有机溶剂中合成量子点仍然存在反应条件苛刻反应温度高、原料金属有机化合物易燃、易爆、毒性大和溶剂昂贵等缺点采用改进的绿色化学合成方法制备出了高荧光产率的分散性好的半导体量子点,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溶剂对量子点生长情况及性能的影响。与传统的有机荧光探针相比,表面充分钝化的量子点具有激发光谱宽,发射光谱窄且对称分布,最大发射波长位置可调,不易光解的特点,因此可以作为荧光探针对生物样品和细胞进行成功染色。若表面未加充分钝化,则量子点的荧光特性对周围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这是此类荧光探针检测无机离子、蛋白质、DNA的理论基础。(5)微波辐射法由于快速、简便、高效、绿色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的应用于有机合成的加速反应和无机纳米材料的合成。采用微波辐射法,在低温条件下(50℃~140℃,以甘油作为良好传热介质,柴油作为溶剂,油酸作为配体,没有使用有剧毒的TOPO作为配体,快速合成了CdSe量子点。考察了在不同温度、不同反应时间、不同配比、不同微波功率条件下量子点光学性能的变化规律。所合成的量子点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量子产率最高可达70%,发射峰半峰宽最小在28nm。该方法进一步降低了原料成本,简化了实验工艺,实现了环境友好绿色合成,进一步促进了CdSe量子点合成工艺的发展和生物上的应用。(6)利用羧基与Cu2+离子之间的配位作用,合成了基于聚合物Mao-mPEG包覆的水溶性CdSe/CdS型核壳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在其它金属离子共存的情况下能高选择性的定量测定Cu2+,在Cu2+为0-0.5μM范围内得出量子点荧光探针的检测限达到16nM,建立了荧光猝灭效应测定Cu2+离子的新方法,并从机理上阐释了量子点荧光猝灭的原因。选择发射波长为595 nm的量子点探针作为研究对象,可以有效的消除潜在的生物应用上的干扰,使生物样品和细胞实体分析成为可能。
其他文献
1969年2月,不到17岁的我参军了,当上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海军。在那样一个狂热的年代,能够参军当上一名解放军战士是亿万青年梦寐以求的事情。经过二个多月的新兵训练,我被分到
在电气化铁路的运行中,接触网随着铁路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因此逐渐暴露诸多的问题,而问题的归结点就在于如何使得接触线能够安全、合理、科学地运
目的:通过观察肺系数变化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结合图像半定量分析技术,对肺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情况进行观察,从细胞因子角度进一步探讨纤克颗粒对肺纤维化时细胞外
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二维纳米材料,具有出色的电学性能,理论上载流子迁移率可以达到200000 cm2/(V×s),是硅中电子迁移率的近200倍。完美的晶格结构使得本征石墨烯中的电子传输
1959年夏天的庐山会议,彭德怀受到毛泽东的错误批判,定性为“右倾机会主义反党集团”的首领,并被免去国防部部长职务。蒙冤的彭德怀在痛苦和屈辱中度过6年。1965年秋,毛泽东在中
本文在充分了解大功率LED封装基板及其表面金属化的基础上,采用反应结合型厚膜工艺制备AlN金属化基板。通过在AlN基板丝网印刷铜电子浆料,经过烧结、还原过程实现AlN基板表面
集成电路设计以及微电子制造己成为当代信息产业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本论文主要对高性能低功耗高速寄存器的实现以及其SoC集成的方法做全方位的探讨。本论文的重点有三个方
激光微加工在多个工业工程领域和医学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因其超快的加工速度。然而,当使用聚焦激光束来进行局部材料去除时,尤其是纳秒激光,加工的表面、亚表层和附近区域容
建设项目由于项目本身的差异性给审计工作带来大量的工作,文章总结了建设项目的各阶段审计要点,其目的在于规范建设资金的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杜绝建设项目不合理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