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7年,中国大陆地区65岁以上老龄人口所占比重就超过了7%,已步入了老龄化社会。21世纪以来,随着老龄人口增速加剧,国内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作为其中部省份之一的安徽虽经济社会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但是也早在1997年迈进老龄化省份行列,而且人口老龄化形势越来越严峻。在这一社会背景下,本论文立足安徽,以它的两家晚报为样本,从两报的文本层面与社会的认知层面来立体的分析老年人形象如何被都市报呈现、被社会认知的。
论文选取了安徽省的《新安晚报》与《合肥晚报》两家都市报,以两报1997年至2011年的新闻报道作为样本,探究在老龄化背景下都市报对老年人形象再现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一定量的社会问卷调查,探究媒体对老年人形象的再现与社会各群体对老年人形象的认知之间的关系。由此,思考都市报如何更好再现积极正面的老年人形象,服务于老龄化社会。
论文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谈都市报再现老年人形象研究的背景。包括老龄化社会背景和老年人形象研究的理论背景。
第二部分,使用内容分析法分析两家都市报再现老年人形象的特点。研究发现两家都市报在再现老年人形象时共同存在的“刻板印象”的特点,包括:1.对老年人报道的数量并没有随老龄化的加剧而增加;2.对老年人形象的再现偏重老年男性;3.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再现以积极面为主,但是消极的老年人形象也占很大比例;4.农村老年人的再现较少;5.以再现私人生活领域为主。6.老年人更多作为政策或活动中的配角,是老年人政策或者志愿者活动的受恩者。
第三部分,是续对都市报中老年人形象再现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思考老年人形象刻板再现的原因。主要探讨了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正面形象的更多再现与政治宣传有关。第二,老年人的话语权上的弱势造成了老年人再现比例偏低;第三,老年人性别再现失衡与女性在话语上的弱势地位有关;第四,与城镇相比,农村地区较低的社会购买力决定了都市报对农村老年人数量上的较低的再现,内容上的较多负面再现;
第四部分,探讨媒体再现老年人形象是否影响受众对老年人的认知。通过问卷的调查粗略发现,媒体对老年人形象的再现与社会群体对老年人形象的认知之间并不完全一致。老年人形象在媒体报道中更多正面积极的形象出现,而受众特别是老年受众对媒体再现的老年人形象的认知以消极负面为主。
第五部分,论文的结论与建议。探讨了都市报对老年人的报道的策略,并对论文进行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