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报中的老年人形象再现分析——以《新安晚报》、《合肥晚报》(1997-2011)为例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yueemo11223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7年,中国大陆地区65岁以上老龄人口所占比重就超过了7%,已步入了老龄化社会。21世纪以来,随着老龄人口增速加剧,国内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作为其中部省份之一的安徽虽经济社会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但是也早在1997年迈进老龄化省份行列,而且人口老龄化形势越来越严峻。在这一社会背景下,本论文立足安徽,以它的两家晚报为样本,从两报的文本层面与社会的认知层面来立体的分析老年人形象如何被都市报呈现、被社会认知的。   论文选取了安徽省的《新安晚报》与《合肥晚报》两家都市报,以两报1997年至2011年的新闻报道作为样本,探究在老龄化背景下都市报对老年人形象再现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一定量的社会问卷调查,探究媒体对老年人形象的再现与社会各群体对老年人形象的认知之间的关系。由此,思考都市报如何更好再现积极正面的老年人形象,服务于老龄化社会。   论文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谈都市报再现老年人形象研究的背景。包括老龄化社会背景和老年人形象研究的理论背景。   第二部分,使用内容分析法分析两家都市报再现老年人形象的特点。研究发现两家都市报在再现老年人形象时共同存在的“刻板印象”的特点,包括:1.对老年人报道的数量并没有随老龄化的加剧而增加;2.对老年人形象的再现偏重老年男性;3.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再现以积极面为主,但是消极的老年人形象也占很大比例;4.农村老年人的再现较少;5.以再现私人生活领域为主。6.老年人更多作为政策或活动中的配角,是老年人政策或者志愿者活动的受恩者。   第三部分,是续对都市报中老年人形象再现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思考老年人形象刻板再现的原因。主要探讨了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正面形象的更多再现与政治宣传有关。第二,老年人的话语权上的弱势造成了老年人再现比例偏低;第三,老年人性别再现失衡与女性在话语上的弱势地位有关;第四,与城镇相比,农村地区较低的社会购买力决定了都市报对农村老年人数量上的较低的再现,内容上的较多负面再现;   第四部分,探讨媒体再现老年人形象是否影响受众对老年人的认知。通过问卷的调查粗略发现,媒体对老年人形象的再现与社会群体对老年人形象的认知之间并不完全一致。老年人形象在媒体报道中更多正面积极的形象出现,而受众特别是老年受众对媒体再现的老年人形象的认知以消极负面为主。   第五部分,论文的结论与建议。探讨了都市报对老年人的报道的策略,并对论文进行了总结。
其他文献
从1958年《一口菜饼子》播出至今,电视剧在我国已经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50多年的发展使得电视剧成为最受大众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作为电视剧的一支,家庭伦理剧因其关注平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期刊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愈发丰富且复杂的亚文化形态活跃在人们的视野,2016年,网络直播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它的表现类型之一的喊麦这种现象级的亚文化景观以“MC天佑”的火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迅速发展。人们处于快餐式的碎片化阅读状态,对视觉图像有了新的需求,传统媒体想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占有一席之地,就要发挥其媒体微信公众号对受众的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