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非法占用耕地、闲置农用地等浪费土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导致人地矛盾突出。工矿废弃地复垦对缓解城市用地压力,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湖北省作为研究区域,通过了解全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工矿废弃地治理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现状,划分全省工矿废弃地类型。从地形地貌、土壤质量、灌溉保证条件和损毁程度四个影响因子出发,确定复垦适宜方向:耕地、林地、草地或园地,进行多情景模拟。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模型,比较不同情景下的复垦方案产生的生态效益,选取生态效益最高的情景作为最优的综合复垦模式。从复垦难易性、经济可行性、生产稳定性三个维度选取24项指标构建复垦潜力评价体系,基于PVW-Voronoi图分析综合复垦模式下工矿废弃地复垦潜力,突破县域行政区界限,有效对复垦潜力空间进行合理划分,加强人们对湖北省工矿废弃地复垦成农用地进行利用的潜力及其空间分区格局的认识。结果表明:(1)截止2015年底,湖北省工矿废弃地共7.44万公顷,并可分为4种类型:露天采矿挖损地、地下采矿塌陷地、基础设施建设损毁地及固废堆放压占地;(2)露天采矿挖损地和地下采矿塌陷地以耕地作为单一适宜复垦方向,基础设施建设损毁地和固废堆放压占地以林地和草地等多个适宜方向进行复垦,复垦模式为多宜性;(3)情景A、B、C、D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为20.71、18.21、17.73、15.23亿元,其中情景A的值最大,说明以耕地和林地综合方式复垦的土地所带来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最佳,是具有湖北省自身特点的最优的综合复垦模式;(4)湖北省工矿废弃地复垦潜力较为理想,处于高度可复垦(Ⅰ2)到临界不可复垦(Ⅱ2)之间,此外,部分县(市、区)已经具备复垦所需的经济水平,但对于自身农业生产和林业生产能力还有待提高;(5)全省可划分为4个潜力区:潜力优势区(一级和二级)、潜力内敛区、潜力劣势区和潜力限制区。其中,潜力优势区呈现“山”字型分布在湖北省中部,其他各级别潜力区域由该区向周围以花开状层次递减分布,其中鄂西潜力劣势区呈字母“Z”分布,可看出复垦潜力区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地域特征。本文对指导中宏观尺度上湖北省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战略制定具有一定的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