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ligand 1,PD-L1),又可称为表面抗原分化簇274(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274、CD274)或B7同源体(B7 homolog 1、B7-H1),是共抑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的第一个特征性功能配体。PD-L1与PD-1两者之间相互作用,可向T淋巴细胞传递负性调控信号,以下调在自身免疫疾病、慢性感染和癌症中T细胞的活化与增殖,从而顺利逃脱机体的识别和攻击。近年来,PD-L1的表达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对于高度免疫原性肿瘤,如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恶性黑色素瘤和尿路上皮癌中。在乳腺癌中,尽管已有一些众所周知的预测和预后因素(如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的表达),相较于恶性黑色素瘤、鳞状非小细胞肺癌和尿路上皮癌,乳腺癌的免疫原性较低,但目前已有研究发现,PD-L1和CD28分子家族的抑制性受体在乳腺癌组织内呈高表达状态,同时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中,针对PD-1/PD-L1的靶向免疫疗法的临床试验也显示出较好的疗效,这些研究使得乳腺癌的免疫治疗成为可能。目前已有相关研究分析了PD-L1的表达与乳腺癌预后之间的相关性,但多为单中心的实验数据,且这些数据呈现出相互矛盾的结果。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PD-L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状况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结局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以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检索合并目前为止已发表的研究结果,进一步探讨PD-L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状况及其与乳腺癌相关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 方法: 我们使用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Med-line数据库及Cochran library数据库进行网络搜索、搜集相关文献,检索起止日期为建库以来至2017年3月,通过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对符合要求的相关文献采用Meta分析方法进行合并统计,通过对相关合并统计结果的分析进一步评估PD-L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状况及其与乳腺癌相关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生存之间的关系: (1)通过整体比值比(OR)及95%的可信区间(95%CI)来评估PD-L1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2)通过相对危险度(RR)及95%CI来评估PD-L1的表达情况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 (3)通过Q检验来检测本次纳入相关数据之间的异质性; (4)通过漏斗图来检测本研究所纳入文献有无发表偏移; (5)通过敏感性分析检测任意一篇相关文献是否影响本研究的整体结果。 结果: 通过网络检索相关电子数据库,我们本次研究共纳入8篇文献,总病例数为8449例,其中PD-L1呈阳性表达者为1972例,PD-L1呈阴性表达者为6459例。我们采用OR值及95%CI的结果分析PD-L1的表达与影响乳腺癌相关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如下: (1)PD-L1的表达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PR)的表达呈负相关[OR=0.34,95%CI=0.20-0.58,P<0.0001;OR=0.41,95%CI=0.21-0.79,P=0.008]、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的表达呈正相关[OR=1.40 , 95%CI=1.20-1.63,P<0.0001]、与组织病理学分级呈正相关[OR=2.92,95%CI=1.94-4.37, P<0.00001]、与淋巴结转移状态呈正相关[OR=1.39,95%CI=1.02-1.88,P=0.04]、与肿瘤T分期呈正相关[OR=1.39,95%CI=1.01-1.91,P=0.04] (2)PD-L1的表达与细胞增殖指数Ki67的表达[OR=1.37,95%CI=0.65-2.91,P=0.41]无明显相关性; (3)采用RR与95%CI的结果得出PD-L1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生存之间呈负性相关[RR=2.63,95%CI=2.15-3.20,P<0.00001]。 结论: PD-L1在部分乳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它的高表达与乳腺癌相关病理特征ER、PR的阴性表达、HER2的阳性表达、组织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状态、T分期呈明显相关性;PD-L1的高表达与乳腺癌预后差明显相关,可用于评估乳腺癌预后,本研究为乳腺癌的免疫治疗筛选优势人群及预测评估预后更新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