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创新课程理念,开发课程资源,优化课程体系,提升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实施的迫切要求。在广大民族地区,美术教育条件落后与潜在资源丰富,民间美术课程资源多样与开发利用薄弱的矛盾尤为突出,并且,不顾自身实际盲目地引进或移植所谓先进、现代的美术课程,不但现实条件欠缺,其实效性也相当有限。因此,从民族地区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丰富的民间美术课程资源,挖掘自身潜藏优势,是当前民族地区小学美术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
本研究拟在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文化教育学理论、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泰勒(R.W.Tyler)的课程原理、学科教学理论等多视角出发来探讨民间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其重点是为民族地区民间美术课程资源开发提出一个理论、一个思想,为其他民族、其它学科开发课程资源提供参考和借鉴。以培养与提升学生的民间美术文化素养,促进知、情、意全面人格的生成,实现继承和发展民间美术的目的,使多元一体的格局得以延续。
本研究共分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导论。阐述了研究的缘起、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进行了文献综述并对相关概念作了界定。
第二部分,民间美术课程资源分析。在梳理课程资源概念的基础上,主要分析了民间美术课程资源的内涵、分类与特征。
第三部分,石林县民间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现状及分析。介绍了石林县民间美术资源概况,并在调研的基础上,从认识层面、制度层面和理论层面深入分析了校长及管理人员、学生、美术教师等对民间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理论的认识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第四部分,民间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构想。该部分是本研究的重点,本章将围绕泰勒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结合石林县小学民间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本质及其规律进行科学认识,提出合理解释和预测,展开对民间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探讨。主要从民间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目标、民间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内容的选择、如何组织民间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民间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评价等四个方面展开了理论上的探讨。其中讨论的重点是民间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目标和民间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内容的选择。提出了民间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目标:增强美术课程对民族地区学生的适应性,促进民族地区学生的个性成长;提升民族地区美术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美术教师的专业发展;传承与发展民间美术;编制校本美术课程,实现民族地区学校的美术课程创新,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在民间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内容选择的问题上,介绍了内容选择范围;提出了从文化教育学理论出发进行民间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选择,以及在选择内容时要遵循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原则和课程理论原则;最后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探讨具体的开发内容。在探讨组织民间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时,提出了遵循教育性原则、灵活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和资源共享原则;并提出了开发的途径即遵循学生需求评估,因地制宜调查及筛选民间美术课程资源,加工,验证与反馈等程序。最后,从体现素质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上进和推动课程不断完善的基础上,从评价内容全面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三方面对民间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评价体系作了思考。
第五部分,研究反思。主要思考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并谈及了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