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对它的研究正在多方面深入,新的视野也正在被开拓出来。近年来运用报刊资料去透析历史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显示此领域大有可为。《新闻报》是近代中国数一数二的历史悠久、影响巨大的报纸,保存了丰富的资料,很有研究价值,但以往极少有涉及利用。本文正是利用《新闻报》资料去探究义和团运动的一种尝试,试图通过对义和团运动期间该报对这一运动的报道和评论的解读,归纳其观点,结合社会环境和报纸背景思考其由来,加深对义和团运动和报纸本身的了解。本文分为六个部分,一头一尾的导论、结语外,主体内容按照运动的初起、发展、高潮、失败四个阶段为序,各个阶段的报纸报道和评论也显示出鲜明的阶段特点。导论主要是阐明本文的选题依据、相近的研究状况和本文要说明的问题。第一章考察义和团运动初起阶段的该报议论。关注时间从1897年底的胶州湾事件开始到1900年春天,因为胶州湾事件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标志性事件,与义和团运动的发生有很大关系。《新闻报》对国势衰微、内忧外患的局面痛心疾首、忧心忡忡,也对此伏彼起的教案深为关切,思考教案的由来并提出了一些解决之道;这时山东义和团的活动开始进入《新闻报》的视野,虽然该报对义和团了解还不多,但已经表明了反对的态度,对清廷政策表示不满,提醒政府对义和团应及早防范。第二章关注义和团运动在1900年春夏间的发展阶段。义和团在直隶、京津地区获得大发展,也逐渐成为《新闻报》注目的中心;形势变得越来越紧张,爆发外国干涉战争的可能性在增加,《新闻报》对此高度警惕,献计献策,要求严厉剿除义和团、惩办庇护势力、消弭外患危险,以扭转危局;但政府的政策让《新闻报》感到失望,该报开始强调南北分野下的南方自保。第三章是义和团运动高潮和八国联军进攻京津——从清政府宣战到北京陷落期间的议论。《新闻报》激烈反对宣战和招抚义和团,不认可中外处于全面战争的状态,热烈拥护东南互保行动,努力帮其扩大影响以维持大局,希望求得列强的谅解,早日停战议和,强烈呼吁政府及早转圜。第四章是义和团运动失败阶段的议论,关注的是战后的议和与新政。北京陷落,慈禧西逃,清政府对义和团反戈一击,运动逐渐平息。中外议和是这个时期的中心话题。《新闻报》积极为议和筹划,劝告中外双方都应该从长计议,列强不可威逼太甚,中国则只能委曲求全。又经一次创巨痛深,《新闻报》反思之余,热切地期待新政,希望借此扭转国势;同时对俄国的进逼深为忧虑,希望借助国际力量对俄加以遏制。结语对全文进行概括并对同时期上海报纸言论作一整体评析和简单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