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颈矢状位序列形态研究及其在上颈椎外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发生睡眠呼吸暂停的枕颈融合术后患者的颅颈矢状位序列形态研究研究背景:寰枢椎脱位(AAD)是由创伤、退行性变、肿瘤、先天畸形、咽炎、手术等因素引起的寰枢椎关节解剖异常。不少AAD患者存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如果处理不当,这种情况可能危及患者的日常生活,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存。枕颈融合术(OCF)是治疗AAD的主要治疗方式,通过提供即时的关节融合来治疗AAD。然而,OCF可能引起或加重OSAHS,甚至呼吸困难。近年来,颈椎矢状位序列参数成为脊柱外科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者们也逐渐认识到颈椎矢状面序列形态对呼吸、睡眠等生理功能的重要影响,并评估其预测作用。逐渐成为制定手术计划时的重要参数以及观察手术疗效的参考指标。本研究以OCF术后出现的OSAHS患者为落脚点,拟评估包括头颅在内的颈椎侧位片上的O-C2a、CVT/NSLa等颈椎矢状面序列形态参数指标,探讨它们与口咽气道改变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本研究于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脊柱外科行后路OCF术,并按要求完成末次随访的患者中筛选而出,研究中所需数据均由我院OA电子病例系统及随访时门诊病例系统获得。所有患者均在入组前由研究者充分告知该研究目的以及相关权利和义务,并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术前1周内和术后3个月,采用STOP-Bang问卷对AAD患者进行OSAHS筛查。根据术后2周SBQ较术前是否增高分组,如果降低,为“气道阻塞减轻组”;否则,患者被归为“气道阻塞加重组”。其术前、术后评分差值记为Δ SBQ。在包括头颅在内的术前以及术后颈椎侧位平片上测量颅颈矢状面序列形态参数,包括O-C2a、McGregor线、CVT/NSLa。为了研究OCF引起的CVT/NSLa、O-C2a变化和SBQ之间的相关性,Δ CVT/NSLa和ΔO-C2a 的计算如下:Δ CVT/NSLa=术后 CVT/NSLa-术前 CVT/NSLa 和 Δ O-C2a=术后O-C2a-术前O-C2a。本研究中OSAHS病情变化由ΔSBQ间接衡量。研究结果:共有25名符合条件的患者纳入该研究,均接受了 OCF。其中男性患者14名,占样本总体56.0%,女性患者11名,占44.0%,平均年龄为62.5±19.5岁,平均体重指数(BMI)为22.3±3.4kg/m2。25例患者中有22例(88.0%)病情好转,症状明显改善。20例患者(80%)融合范围从枕骨至C2。其余5例患者(20%),因C2后部结构不全,故融合至C3-C6。无术后内固定松动、失败、术后神经功能损害、感染等并发症发生。25名患者术前SBQ评分为5.5±2.1,术后SBQ评分为4.2±2.0。其中12名总分≥3分,即中、重度OSAHS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5.2±10.7月。无术后内固定松动、失败、术后神经功能损害、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O-C2a值高于术前O-C2a值,具有统计学意义(22.5±4.6vs 16.5±3.8,P<0.001);术后CVT/NSLa值也高于术前CVT/NSLa值,具有统计学意义(130.2±8.0 vs 1 15.9±7.8,P<0.001)。然而,Δ CVT/NSLa 值高于 Δ O-C2a,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14.3±5.6 vs 6.0±4.5,P<0.001)。17 名患者(68.6%)OCF 术后 SBQ 评分改善,气道阻塞症状缓解,纳入气道阻塞减轻组;其余8名患者(68.6%)则为气道阻塞加重组。OCF术后,患者的平均SBQ评分从5.5±2.1改善到4.2±2.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0)。然而,两组患者术前O-C2a(17.0°±3.3°vs 15.4°±3.5°,P=0.279)、术后 O-C2a(22.7°±3.6° vs 22.1°±3.7°,P=0.704)和术前 CVT/NSLa(117.5°±6.8° vs 112.5°±7.3°,P=0.107)的平均值无显著差异。ΔCVT/NSLa和ΔSBQ之间存在线性相关性(r=-0.612,R2=0.374,P<0.01)。此外,还发现ΔO-C2a和ΔSBQ之间也存在线性相关性(r=-0.576,R2=0.332,P<0.01)。前者R2值大于后者。结论:不同颈椎矢状面序列形态参数对于OCF术后口咽气道改变的影响不同。一般情况下,与传统的颅颈矢状面序列参数O-C2a相比,CVT/NSLa与睡眠质量变化的相关性更明显,在OCF术中更具临床应用价值。第二部分:寰枕关节屈曲功能障碍在颈椎病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探讨研究背景:颈椎病(CS)是一种常见病,据报道患病率为5%-21%。在大于55岁的人群中,超过一半的人在影像学上可以看到颈椎退行性改变。一项统计显示,从1990年到2000年,颈椎病的手术率在美国人口中增加了 90%。随着现代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久坐人口增加。此外,对移动设备的依赖,目前的患病率可能会更高。CS的发病机制与原发性椎间盘退变、椎间盘间隙缩小以及继发性病理过程(如骨赘形成和黄韧带肥大)有关,最终导致椎管和神经管狭窄,出现相关的神经症状和功能障碍。之前的研究表明,异常的寰枢椎关节功能和颈椎退变相关,推测由于紊乱的肌肉-韧带平衡系统和机械应力传导。基于此,本研究的目的如下:(ⅰ)从颈椎侧位片上测量O-C1(寰枕)角,并确定其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的可靠性;(ⅱ)研究屈伸时O-C1与CS之间的关系;(ⅲ)讨论肌肉功能障碍是否影响上颈椎的正常功能。研究方法: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本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从我院招募CS患者,并从接受健康检查的受试者中选择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匹配的健康对照组。研究共包括464名受试者。共有282名男性和182名女性。患者年龄为20至67岁,平均年龄33.9岁。CS患者被定义为病例组。根据是否接受手术治疗,他们进一步被分为非手术组和手术组。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分别有45名和187名患者,而对照组包括232名受试者。McGregor线和C1线之间的角度(O-C1角度)通过在屈曲位(F-OC)和中立位(N-OC)的包括头颅在内的颈椎侧位平片上测量的图像进行测量。通过检验FOC(FOC=F-OC-N-OC)与颈部残疾指数(NDI)之间的关系,分析FOC在CS发病中的作用。进行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以确定检测CS风险增加的最佳临界值。研究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51.6个月(25-115个月)。病例组,尤其是手术组,年龄较大(55.8±11.2 vs 41.6±13.8 vs 23.5±5.5 岁,P<0.001),NDI 评分较高(12.2±4.5 vs 6.2 ± 2.1vs 3.2±1.2,P<0.001)和 CS 病史更长(10.5±9.5 vs 6.8±11.2 年,P<0.001)。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对照组和病例组的FO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4°±1.2°vs 3.6°±1.9°vs 7.2°±2.0°,P<0.001)。此外,post-hoc Tukey 检验显示手术组的FOC低于非手术组(1.4°±1.2°vs 3.6°±1.9°,P<0.001)。使用FOC作为预测CS的放射学预测模型,临界值为4.2°。使用FOC作为预测CS的放射学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86(95%CI:0.78-0.92,P<0.001)。在单变量风险分析模型中,Logistic回归显示FOC水平是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在CS风险中起重要作用。当 FOC 低于 4.2°(OR=8.2;95%CI:6.4-10.0;P<0.001)。FOC水平与NDI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451,P=0.016)。结论:CS患者倾向于存在寰枕关节僵硬。颈部肌肉功能障碍可能通过影响上颈椎的正常功能加速下颈椎的退变。这一发现有助于脊柱外科医生了解CS的病理过程,并实施适当的预防治疗措施,延缓或降低颈椎病的发病。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垂体泌乳素腺瘤的临床疗效预测目的探索溴隐亭敏感试验的临床意义,建立多巴胺受体激动剂(DAs)治疗垂体泌乳素腺瘤(简称泌乳素瘤)的耐药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3-05~2021-03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了溴隐亭敏感试验的泌乳素瘤患者中对DAs耐药的患者21例和药物敏感患者63例的临床资料。通过ROC分析判断溴隐亭敏感试验各个参数的诊断效力,联合基线指标及其他检验参数使用
学位
目的 评价带线缆孔及大转子结合装置的锁定钢板治疗Vancouver 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1月~2021年9月我院因Vancouver 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行锁定钢板联合钢缆环扎内固定治疗的病人27例(27髋)。记录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以及VAS疼痛评分。通过数字化X线摄片对假体、内固定钢板稳定性及骨折愈合情况进
期刊
第一部分:通过宏基因组学研究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目的: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消化系统疾病急诊住院的常见病因,以剧烈腹痛和血清胰酶升高为特征。目前针对AP的治疗选择有限,重症患者往往预后不良,需要探讨新的治疗方案。近年来肠道菌群与AP病情严重度之间的相关性得到了广泛关注,但目前大部分研究仅局限于肠道菌群的16SrRNA分析。本课题拟通过宏基因组学进一步探
学位
研究背景:人胚胎干细胞是一类可以在体外连续稳定传代培养并且具有三胚层组织细胞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经过适当条件的刺激,可以分化形成多种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细胞,为再生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发育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材料。根据早期对于小鼠胚胎干细胞以及人的胚胎干细胞的研究,一般将胚胎干细胞分为naive与primed两个状态,naive状态的胚胎干细胞类似于植入前囊胚的内细胞团,而pr
学位
目的: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下丘脑中各类神经细胞超微结构以及数量的改变的变化。方法: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高脂组,正常组给予常规饲料,高脂组给予高脂饲料,20周后心脏灌流固定,处死动物取下丘脑,进行透射电镜和免疫组化制备观察。结果:和正常组相比,高脂组小鼠下丘脑神经元数量变化不明显,体积缩小,电子密度加深;细胞核深染,异染色质增加,核周粗面内质网
期刊
目的探究前列腺潜伏癌和临床癌肿瘤恶性程度和空间分布的特点,同时对二者的病理学特征进行比较,以探索二者前列腺癌灶病理来源是否一致,并对有临床意义肿瘤标准的临床意义进行验证。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前列腺潜伏癌组纳入2014年至2021年中国北京市遗体捐献人群中经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的前列腺组织标本;前列腺临床癌组纳入2013年至2021年于北京协和医院行经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获取的前列腺组织标本。为
学位
目的 针对髋关节假体周围骨折固定难、固定不牢靠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钉棒内固定装置,并对钉棒内固定装置设计、生物力学情况及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基于真实人体髋关节及股骨全长CT扫描数据,设计出髋关节置换假体周围骨折钉棒内固定装置,利用Mimics、UG8.0、Abaqus等软件,构建钉棒内固定装置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将其用于1例Vancouver C型高龄女性患者的手术治疗中
期刊
研究背景:心脏淀粉样变性(cardiac amyloidosis,CA)是一类错误折叠的蛋白沉积在心肌,导致心脏舒张、收缩功能受影响的疾病。有多达30余种的淀粉样蛋白可以在心肌发生沉积,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和转甲状腺素蛋白是其中最主要的两种,已经有药物能够有效治疗这两种CA,但误诊误治会导致患者较差的预后。CA患者主要表现为心力衰竭,往往首诊于基层医院,因此需要一种基于简便易行普及性高且有较高灵敏
学位
目的构建基于眼底彩照与OCT的双模态图像人工智能模型,对病理性近视进行ATN分级,筛查可能需要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的患者并判断患者可能所需的治疗方案,以达到筛查、诊断、评估的目的。方法本研究纳入近视患者656例,共1184组同机眼底彩照与以黄斑为中心的OCT图像。病理性近视的定义、分级均基于Ruiz-Medrano等人于2019年提出的病理性近视ATN分级系统。3位经过培训的标注者组成标注小组,每张
学位
目的:围术期意外低体温是一种常见但可以预防的手术并发症,可能会引起许多不良后果。目前已知患者自身、麻醉、手术、环境和保温状态等多种因素均可影响低体温发生风险。然而,目前还没有任何快速识别有围术期低体温风险患者的预测工具得到过充分外部验证。本研究的目的是在多中心、前瞻性队列中验证先前建立的预测模型估计围术期低体温风险的准确性。方法:自2021年5月25日起,本研究分别在30家分中心前瞻性、连续入组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