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孔子的美学思想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ungmg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是中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也是千古推崇的教育家。他在美学上的最大的贡献就在于他的“美育”,不论从诗教、乐教或艺术教育来看,孔子都是中国最早具有原创性的美学家。孔子的美学与其“仁学”息息相关,其美学重点不是在培养专业艺术家,而在通过美育,培养健全的精神人格。 全文共分八部分: 第一部分:引论。简单介绍了孔子以前有关美学的思想,虽然非常朴素和缺乏系统,但就其思想的实质来看,已触及了有关美的本质的一些重要问题,具有某种哲学的含义,为孔子美学的产生做了重要准备。 第二部分:孔子论美。孔子所谓的“美”,就是符合“仁”、“善”和“真”,这三项都是判断美的标准。孔子虽然不像西方哲学家直接地给“美”下定义,却深刻体现了孔子对美的看法。 第三部分:美感经验的形成。笔者通过对孔子美学的学习,认为这一章应包含三部分:第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即审美主体首先应有理解力,加上被欣赏客体的特性,才能产生美感经验。第二,主观的生命情调先需有充分的人文素养,然后才能深刻体悟意境之美。第三,因为主体性向的不同,才会有不同的选择,从而产尘不同的美感经验。 第四部分:审美标准。孔子的审美标准包括“文”和“质”的统一、“美”和“善”的统一以及“中和之道”,这种审美标准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 第五部分:孔子论艺术创作的原动力。孔子提出诗可以“兴”、“观”、“群”和“怨”,作为艺术创作的原动力,言简意赅,立意周到严谨,在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六部分:孔子论艺术的社会功能。孔子把美学作为一种社会教育,即美育。通过美育,不但能提升个人的精神人格,而且会不断地转化社会风气,从而匡正人心,辅理治国。 第七部分:孔子美学与古希腊柏拉图、亚翠士多德美学的比较。三者的美学思想有许多相同之处,如都强调“中和”之美。但也有许多相异之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风格的不同。 第八部分:对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美学当代意义的思考。当代人类面临生存困境,艺术的困境以及人的价值的危机,充满东方智慧的儒家传统美学,对于其摆脱这种困境与危机提供了上贵的启示。
其他文献
生物丁醇是一种清洁的新型能源,已应用于与汽油调合,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助溶剂等,成为替代石油能源的新型燃料之一。文中阐述了利用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
俱乐部发展是中国职业足球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方向。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超俱乐部的发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超各俱乐部最显著的特征是缺乏传统足
氟化物是大气污染物控制的污染物种,煤燃烧是大气氟污染的最大潜在污染源。本文首次系统地就我国煤中氟的分布与赋存特性,煤燃烧过程中的氟化物生成机理、析出特性、转化规律,燃
<正> K—树脂可采用一系列的传统加工技术进行开发应用。纯的K—树脂或者掺混了通用聚苯乙烯的K—树脂可通过挤出成型制成片材,并可在普通的设备上高产量地进行热成型。除了
阿克里姆油田位于土库曼斯坦西南部,含油层HK1—HK14层,随着油田老井生产时间日久,原上部油层井段出水严重,产量下降,为恢复下部油层生产能力,采取加深钻井技术打开下部油层
本文主要根据已有的几种太阳相关角度运算公式,通过建立模型分析太阳照射下直杆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即给定一个确定的经纬度,估记在一段时间内某一竖直直杆的影子变化。利用
自先秦至中国近代,贬抑个人,压抑个性,构成了中国古典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反映在文学中,就是文学缺少“个性精神”与“个性力量”,“人”的尊严与价值无法得到实现,这种数千年不变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社会环境的转变,计划经济时代的人生价值取向受到了挑战,尤其是当代青年的人生价值取向更是较之计划经济时代的青年发生了全方位的深刻演变。这种演变
我国立法将电子合同归入书面形式之后 ,引发了在电子签名、电子证据、电子认证等方面一系列现行法律无法解决的问题。在我国今后的电子商务立法中 ,政府在商务活动中的行为及
体育学习兴趣并非与生俱来的, 而是在后天发展中形成的, 环境和教育起着决定和主导作用。那么, 作为环境和教育因素之一的师生情感对小学生的体育学习有否影响呢? 小学生的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