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k173株对青蒿素和哌喹的抗性培育及K13基因多态性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406507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疟疾是一种虫媒传染病,病原体是疟原虫,可经雌性按蚊叮咬传播。感染疟疾后会出现高热、大汗、神昏头痛等症状,且发作呈现周期性,反复多次发作可能会导致脾肿大或者贫血,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疟疾在全球尤其是东南亚和非洲等地流行,造成每年数亿的发病和数十万的死亡,对抗疟疾的脚步不容放松。在消除疟疾道路上的一块绊脚石是疟原虫对各类抗疟药耐药性的产生和扩散。青蒿素复方疗法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一线抗疟方案,由一种青蒿素类药物如青蒿素或其衍生物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蒿甲醚配伍一种半衰期较长,发挥作用较缓慢的药物如哌喹组成复方,既能提高疗效,又可以延缓耐药性的产生。青蒿素是我国医药工作者挖掘中医药宝藏的成果,青蒿素配伍哌喹制成的Artequick(ATQ)治疗疟疾是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成功实践。然而,近年来,东南亚部分地区陆续出现了疟原虫对青蒿素复方敏感性下降的情况,使得对青蒿素及青蒿素复方中的组分药物的抗性机制研究显得更为迫切。本课题以研究疟原虫对青蒿素产生抗性的分子机制为目的,在鼠疟模型上进行疟原虫对青蒿素和哌喹的抗性培育,观察不同药物耐药性产生的先后及抗性程度的差异;对具有一定抗性的青蒿素和哌喹抗性株进行基因测序,探索基因突变与药物耐药性的关系。方法:1.用昆明小鼠建立鼠疟模型,用药物剂量递增法对伯氏疟原虫K173株进行对青蒿素和哌喹的抗性培育,在本实验室已经进行的抗性培育20代的基础上继续培育至50代。在抗性培育过程中,每隔5代进行一次抗性指数的测定,抗性指数的测定采用Peters4天抑制实验,根据测得的抗性指数的高低和培育过程中对感染率的监控,适时调整用药剂量,但保证剂量不低于前一次抗性指数测定的代数抗性培育时所用的剂量。分析抗性培育情况。2.在抗性培育过程中,在每代抗性培育结束后,小鼠取全血,并从采集的小鼠全血中进行DNA的提取,后对疟原虫抗性株进行Kelch13(K13)片段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PCR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确认后,进行基因测序。3.昆明小鼠40只,雌雄各半,适应性培养一周后随机分为四组,分别感染伯氏疟原虫K173敏感株,记为K173组;伯氏疟原虫K173对青蒿素抗性培育30代抗性株,记为A30组;伯氏疟原虫K173对青蒿素抗性培育50代抗性株,记为A50组和伯氏疟原虫K173对哌喹抗性培育50代抗性株,记为P50组,之后每天取小鼠尾血涂薄血片镜检监测感染率增长情况,当感染率达到1.5%时,摘眼球采血,收集血清用于小鼠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含量测定,收集血中疟原虫,提取脂质,用于测定疟原虫磷脂酰肌醇-3-磷酸PI(3)P含量,比较各组之间差异。结果:1.抗性培育进行至50代,疟原虫对青蒿素和哌喹均表现出一定抗性:疟原虫对青蒿素抗性培育从21代开始至50代,用药剂量从574.20mg/kg增加到883.96mg/kg,抗性指数从20代时的5.8增长至30代时12.37,但之后抗性指数又有下降,从40代至50代一直在5左右波动,50代时,抗性指数为4.97;疟原虫对哌喹的抗性培育用药剂量从21代时47.67mg/kg增加到50代时76.82mg/kg,抗性指数略有波动但整体呈上升趋势,50代时,达到148.82。2.对伯氏疟原虫K173敏感株及疟原虫对青蒿素和哌喹抗性株均进行K13片段的扩增和测序,测序结果与ENA中的伯氏疟原虫K173株K13片段的序列(CXJ03505.1)比对,敏感株未发现碱基变化,抗性株发现了超过30处基因突变,其中错义突变共9处,分别为 A128T、A189G、A311G、G361A、A368G、G398A、A464G、A531T 和 C1643T,对应的氨基酸变化为 Y43F、I63M、N104S、A121T、N123S、S133N、N155S、E177D 和S548L,其余为沉默突变。3.经测定,小鼠血清PI3K含量分别为:K173组为82.67±15.09 pmol/L,A30组为 84.33±19.39pmol/L,A50组为 109.27±10.13pmol/L,P50组为 99.54±10.98pmol/L。A50组小鼠PI3K含量高于K173组和A30组小鼠PI3K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疟原虫PI(3)P含量,与敏感株相比,青蒿素抗性株疟原虫PI(3)P含量有升高,而哌喹抗性株疟原虫PI(3)P含量有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在抗性培育过程中,伯氏疟原虫K173株对青蒿素的抗性增长缓慢且常有波动,对哌喹的抗性整体呈持续快速上升趋势,最终得到了对青蒿素和哌喹表现出抗性的抗性株。2.在持续的药物压力下,疟原虫的K13片段发生了多处基因突变,其中有9处错义突变。青蒿素和哌喹引起了疟原虫K13片段相同的突变。3.包含有K13片段基因突变的疟原虫青蒿素抗性株感染小鼠后宿主血清PI3K含量及疟原虫PI(3)P含量升高,可能与青蒿素的抗性机制相关。
其他文献
近年来,宽度学习系统在机器学习和时间序列分析问题上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对深度神经网络存在的结构复杂、理论分析困难以及训练时间长等问题,宽度学习系统旨在从宽度上对网络
复杂飞行器在研制、生产及使用过程中要进行多种测试,测试的目的在于:检测、诊断、验证、保障、维护各型号飞行器的功能及技术性能,及时发现故障、定位故障,对故障部件在维修
三江源作为我国乃至世界的重要生态功能区,不断增加的碳排放威胁着地区生态安全,随着三江源保护政策的实施,有效抑制了工业碳排放水平,农业碳排放情况已成为区域碳排放增加的
地震勘探系统是一种用于深层地质勘探的重要大型装备。地震勘探系统中的电源站是管理控制采集站,给采集站提供电源的设备,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涉及电源保护、电源隔离、电源监控、通信传输、阻抗匹配、数据处理以及采集站管理等关键问题。解决电源站设计的这些核心技术问题,能促进我国地震勘探系统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地震勘探系统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地震勘探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研究了地震勘探系统中电源站设计
黑匣子是位于飞机上的特定数据记录器,在落入水中后会发出固定频率的周期脉冲信号。因此,在飞机失事坠入海洋后,黑匣子所发射的定位脉冲就成了重要的寻找依据。对失事飞机进
青海南山岩浆岩带沿柴达木盆地和西秦岭造山带北缘分布,主要是由与古特提斯洋俯冲-碰撞相关的晚二叠世-三叠纪花岗岩组成。本文对柴北缘东段果可山石英闪长岩及其中镁铁质微粒包体开展岩相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综合研究及成因约束,为探究壳-幔相互作用提供新信息。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果可山石英闪长岩与镁铁质包体形成于~247Ma。石英闪长岩属中钾钙碱性Ⅰ型花岗岩,具有中等
知识图谱是由实体和关系组成的有向图,采用三元组的形式结构化存储知识,被广泛应用于语义分析、对话系统和推荐系统等人工智能任务。知识表示学习使用低维稠密的实值向量表示
本文采用多元醇法制备Gd_2O_3:Tb3+纳米颗粒,分别按比例称取一定量的GdCl_3·6H_2O、TbCl_3·6H_2O及其他金属掺杂离子混合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200ml的DEG后室温下磁力搅拌12 h,再加入一定量的10mol/L NaOH溶液继续搅拌6 h,合成纳米Gd_2O_3:Tb3+溶液;在避光条件下向已制得的纳米Gd_2O_3:Tb3+溶液分别加入包裹液(由APTES、TEOS
量子通信是一种利用量子比特作为信息载体来进行信息交互的新型通讯方式,是量子论和信息论相结合的新的研究领域。在通信需求日益上升的今天,量子通信以其在信息安全、通信效率和通信容量等方面的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主要研究多方量子密钥共享协议中的容量和噪声问题,具体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半量子可扩展的多方量子密钥共享方案。与现有的方案相比,该方案利用受控非门(CNOT)和受控哈德曼门(CH)可
混沌动力学桥接了决定论与随机论之间的鸿沟。混沌识别,是针对有限长度数据估计多元假设的可计算性及复杂性的快速度量,本质是识别混沌信号与周期和随机信号在几何特征或者数值统计上的区别。如何快速准确地对混沌信号进行无监督识别成为复杂性度量领域中的难题之一。首先,介绍混沌的基本理论,详述Lyapunov指数、0-1混沌测试和C0复杂度等3种主流混沌识别方法,分析各自识别的优缺点。其次,应用嵌入黄金分割率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