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比较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点,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评价其免疫学特性。并通过对小鼠尾静脉分别输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其抑制小鼠心脏移植模型中移植心脏排斥反应能力,能否诱导移植免疫耐受。最后比较两种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分别从C57BL/6小鼠的脂肪和骨髓中获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传代、扩增到第3代,进行形态学、表型、多向分化潜能鉴定,检测其增殖能力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淋巴细胞增殖抑制力。并建立MHC完全非匹配小鼠[BALB/c→C57BL/6]异位心脏移植模型,通过尾静脉分别输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直接触诊法及剖腹探查法确定移植心存活情况,以移植心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确定排斥反应的程度。结果:1、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形态学、表型方面相一致,都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更强。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两种细胞都能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免疫抑制能力随着细胞的增加而加强,但相同浓度下,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抑制效果强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小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中移植心脏存活情况: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干预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为10.7+0.7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预组,移植心脏存活9.7+0.5天。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两组都可见炎细胞浸润,心肌细胞肿胀,结构尚完整,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干预组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预组炎症细胞稍少。结论:1、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体外培养可以稳定获得,同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速度快。2、间充质干细胞能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同等剂量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用强。3、尾静脉输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MHC完全非匹配小鼠[BALB/c→C57BL/6]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中相对延长移植心脏排斥时间,同等剂量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用效果更强。4、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术后小剂量一次尾静脉注射并不能长期抑制MHC完全非匹配小鼠[BALB/c→C57BL/6]异位移植心脏的排斥反应,尚不能诱导移植免疫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