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生产及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如何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早在1990年,中国政府就设立了气候变化协调小组,2008年全球性环境保护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在北京正式启动“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迈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通过构建区域低碳创新系统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构建效果如何,取得了哪些进展,区域低碳创新系统下一步发展的着力点在哪,这些都成为目前我国构建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应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运用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区域创新系统理论、低碳经济理论以及生态经济学理论等基础理论,借鉴国内外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方法,围绕为什么要构建区域低碳创新系统、什么是区域低碳创新系统、我国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现阶段的发展水平怎样、下一步该如何提高构建水平等问题,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区域低碳创新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分析了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的构成要素,并构建了区域低碳创新系统结构--功能模型,其次,根据结构--功能模型,结合我国区域低碳创新系统发展思路、目标,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能源利用水平、区域低碳创新环境支撑水平、区域低碳科技创新水平、区域废物排放及治理水平五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8-2013年的区域低碳创新系统进行整体评价和分项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我国约有1/3的省、市、自治区的区域低碳创新系统水平高于全国的平均发展水平,整体发展水平还普遍较低;从横向来看,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区域低碳创新系统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总体来说,东部地区的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及东北地区,东北地区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从纵向来看,我国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的区域低碳创新系统发展水平逐年呈上升态势,发展势头良好。最后针对我国区域低碳创新系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