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通窍活血汤联合提督调神针法对VaD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并进一步观察通窍活血汤联合提督调神针法干预血管性痴呆大鼠后的行为学改变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揭示瘀血阻窍是VaD的中医核心病机,而验证“脑-肾-督脉”轴理论是VaD发生及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方法:(1)临床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VaD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随机分成石杉碱甲组30例、中药组30例、针灸组30例、中药+针灸组30例。每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每位VaD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片肠溶(0.1g,Qd)及阿托伐他汀钙片(10mg,Qd)口服,同时患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的VaD病人需要给予基础降压及常规降血糖等治疗),其中石杉碱甲组予石杉碱甲治疗,中药组予通窍活血汤治疗,针灸组予提督调神针法治疗,中药+针灸组予通窍活血汤联合提督调神针法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前、治疗后分别对各组VaD患者进行临床症状积分量表、MMSE量表、HDS量表、ADL量表、SDSD量表测试并观察VaD患者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和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变化情况。随后将采集到的资料数据使用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汇总分析。(2)动物实验研究:根据Olsson法[1]建立VaD动物模型,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定位航行试验和空间探索试验)进行行为学测评以确认VaD模型大鼠是否造模成功。正常组大鼠为健康的SD大鼠,将造模成功的VaD模型大鼠随机分成四组,即模型组、通窍活血汤低剂量、中剂量及高剂量组。正常组和模型组均给予等体积(1.44mL/100g·d)蒸馏水灌胃,每日1次;通窍活血汤低剂量组予0.18mL/100g·d中药灌胃,每日1次;通窍活血汤中剂量组予0.36mL/100g·d中药灌胃,每日1次;通窍活血汤高剂量组予0.72mL/100g·d中药灌胃,每日1次。每日灌胃干预治疗结束后分别再对通窍活血汤低剂量、中剂量及高剂量组的VaD模型大鼠进行提督调神针法干预治疗,持续治疗1个月并观察。一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将正常组、模型组、通窍活血汤低剂量、中剂量及高剂量组大鼠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测定结果及行为学测评结果进行数据对比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1)临床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中药组患者因治疗过程中服用其他治疗VaD,剔除1例;针灸组患者因自身因素要求退出研究,剔除1例,实际纳入并完成研究118例,分别为石杉碱甲组30例、中药组29例、针灸组29例、中药+针灸组30例。四组患者干预治疗1月后发现:石杉碱甲组、中药组、针灸组及中药+针灸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量表、MMSE量表、HDS量表、ADL量表测评得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变化情况及SDSD量表测评得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石杉碱甲组相比较,中药组、针灸组治疗后患者的各量表测评得分及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未见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药+针灸组比较,石杉碱甲组、中药组及针灸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量表测评得分及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具有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毒副作用及不良事件发生。(2)动物实验研究:五组大鼠行为学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的VaD模型大鼠Morris水迷宫测试结果最差,通窍活血汤低剂量、中剂量及高剂量组的VaD模型大鼠Morris水迷宫测试水平随着剂量升高而逐渐改善。血清炎性因子方面,与正常组SD大鼠相较,模型组的VaD模型大鼠体内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含量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的VaD模型大鼠比较,通窍活血汤低剂量、中剂量及高剂量组的VaD模型大鼠体内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含量均降低(P<0.05)。通窍活血汤不同剂量组之间比较,与低剂量组比较,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VaD模型大鼠体内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含量均降低(P<0.05);与中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的VaD模型大鼠体内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含量均降低(P<0.05)。结论:通窍活血汤联合提督调神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改善患者的学习认知记忆功能,提高MMSE、HDS、ADL各量表的测评得分,降低中医证候表现,具有调节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作用;血管性痴呆大鼠亦存在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失调的表现,通窍活血汤联合提督调神针法同样具有调节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作用,且高剂量治疗效果更佳。通过临床观察研究及动物实验研究表明:血清炎性因子可能是VaD发病机制之一。VaD发生及发展时,体内的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呈高表达状态,经过通窍活血汤联合提督调神针法干预治疗后,体内的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较前明显降低,VaD的症状显著改善。这也证明了通过干预下调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可改善VaD的症状。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降低,可能与调节“脑-肾-督脉”轴,发挥其益肾通督、活血通络作用有关。也进一步验证了瘀血阻窍是VaD的中医核心病机,“益肾通督、活血通络”为防治VaD的基本中医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