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甲基丙烯酸酯类高吸油树脂的制备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vxq9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甲基丙烯酸酯类和苯乙烯共聚的高吸油树脂的结构和吸油性能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在共聚物结构中引入弱配位离子探索了高分子离子液体在吸收剂方面的应用。本文首先采用悬浮聚合法,以不同的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基丙烯酸丁酯BMA、甲基丙烯酸十二酯LMA和甲基丙烯酸十八酯SMA)和苯乙烯(St)通过二元共聚合成了高吸油树脂。研究了分散剂、引发剂、交联剂、单体配比、反应温度、水油比以及侧链酯基长度对高吸油树脂结构和吸油性能的影响。最佳配方及工艺条件为:采用甲基丙烯酸十二酯(LMA)为共聚单体,单体LMA/St=20wt%/80 wt%,引发剂BPO的用量是1.5wt%,交联剂DVB的用量是1.0wt%;采用羟乙基纤维素(HEC)和明胶作为分散剂,且HEC/明胶=0.07wt%/0.14wt%,聚合温度为85℃,水油比为3:1时,制得的高吸油树脂的吸油率最大,对四氯化碳、二氯甲烷和二甲苯的吸油率分别达到15.6g/g、12.4g/g和9.0g/g。为了构建与油品适应性更好的三维分子网,本文研究了SMA、BMA和St的三元共聚行为,利用FTIR分析了树脂的结构,并用SEM和DSC比较了三元和二元高吸油树脂的形态和玻璃化转变行为。结果表明,树脂三维分子网与油品的适应性与硬段“St”和软段“wt(SMA:BMA)”的配比有关,且在St投入量为45wt%,wt(SMA:BMA)=1:1时,其三维分子网既有坚硬骨架又易于松弛伸展,树脂表现出最大的吸收率,对二氯甲烷和二甲苯的吸收分别达到20.4 g/g和15.0g/g。本文利用三维分子网中的PS结构单元,通过对其进行氯甲基化、季胺化和离子交换反应,将四烷基铵阳离子和四苯基硼酸阴离子引入到了三维分子结构中,利用FTIR和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利用DSC研究了其玻璃化转变行为,最后测定了其对二氯甲烷和甲苯稀释原油的吸收率。结果表明,树脂的吸油率与引入离子团的程度有关,离子团的引入量越大,会引起离子团聚集,使吸油率急剧下降。在离子化程度为2.64wt%时,树脂对二氯甲烷和甲苯稀释原油的吸油率达到最大,分别为28.4g/g和16.0g/g。
其他文献
分析比较了广东省内3家新型干法水泥厂熟料矿物组成、烧成工艺和粉磨工艺的差异。结果表明,熟料矿物组成对管桩水泥性能影响较大;改善水泥颗粒级配和提高煅烧热力强度均能改
<正>同胞们: 在这第二次宣誓就任总统时,我不必像第一次那样发表长篇演说。对于将要执行的方针稍作详尽的说明似乎是恰当而适宜的。现在,4年任期已满,对于这场仍然吸引着全国
期刊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运用奖励与惩罚塑造学生的行为时往往效果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是不能真正科学、准确地把握奖励与惩罚.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为教师科学
纳米流体作为一种新型传热工质,能够有效提高热交换设备的传热性能,大大提高热交换设备高效低阻紧凑等性能指标。纳米流体对流形式的换热将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电子等
聚碳酸亚丙酯(PPC)是由环氧丙烷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合成的热塑性可降解树脂,以其优良的阻湿、阻气、可生物降解和生物相容性,使其在高阻隔环保包装材料及医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针对地理标志的保护问题,国际上普遍采取的是将地理标志纳入《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又称:《TRIPS协定》)的保护体系,采取与商标、专利、版权等共同保护的措施。我国加
基于PLC和伺服驱动开发了自动攻丝机控制系统,配置触摸屏供操作人员设置参数。PLC根据设定的速度、牙深和牙距,通过浮点运算计算出脉冲频率和脉冲数,从而控制攻丝伺服电机的
酚醛树脂由于有着良好阻燃性、绝缘性、粘结性和化学稳定性,因而其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但由于其脆性大、韧性差,在某些应用领域耐热性不足等问题,因而极大地限制了其更广泛的
目的 分析风湿性心病与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所致单纯二尖瓣损害的超声心动图参数差异.方法 收集既往风湿性心脏病30例与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所致单纯二尖瓣损害患者23例,观
目的 对康复新液联合胶体果胶铋兰索拉唑四联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难治性消化性溃疡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