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近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概念已经从良性的临床症状转变为医疗急症,尽管TIA与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表现有所不同,但从病理生理学和病因学方面来看,他们的结局改变是一致的.有资料显示,TIA发作后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显著增高,4%~20%的TIA患者会在90天内发生卒中,其中在TIA发病后7天内缺血性卒中发生率较高[1].然而TIA的临床诊断存在较高的主观性,大约2/3的临床TIA患者在DWI影像上没有脑缺血的表现[2].临床参数对TIA后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预测仍不能令人满意.如何在缺血性卒中发生的病理生理阶段超急性期进行诊断,早期治疗,早期遏制病变发展、逆转损害的神经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的: 探讨PWI联合ABCD2评分在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的转归及预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就诊于新乡市中心医院的56例TIA患者,立即进行ABCD2评分,并于发病后24h内分别行头部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动脉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检查,DWI影像上无急性脑梗死改变,随访观察患者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 结果: 56例TIA患者7d内发生脑梗死23例,发生率41.1%;ABCD2评分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低危者<中危者<高危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PWI检查结果阳性者7d内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血管狭窄(P=0.004)和从症状发作到MRI扫描时间(P=0.003)是MR-PWI结果阳性的影响因素,从症状开始发作到MRI扫描时间间隔越短,PWI越容易出现灌注异常.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R-PWI阳性(OR=2.998、95%CI:1.456-6.172、P=0.003)、ABCD2评分(OR=3.765、95%CI:1.193-11.878、P=0.024)、颅内血管狭窄(OR=4.743、95%CI:2.109-10.667、P<0.001)、心房颤动(OR=3.051、95%CI:1.185-7.855、P=0.021)是TIA后7d内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经过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WI联合ABCD2对预测TIA疾病的预后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论: 1.本研究显示,颅内血管狭窄是MR-PWI结果阳性的影响因素,从症状开始发作到MRI扫描时间的间隔越短,PWI越容易出现灌注异常. 2.本研究显示,PWI结果阳性、ABCD2评分、颅内血管狭窄以及心房颤动是TIA后7d内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且都为独立影响因素. 3.本研究显示,ABCD2评分联合PWI可以有效的预测TIA发生后的预后及转归,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