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儿童颅脑肿瘤的临床特征,以利于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改善预后。方法:收集2003年6月~2008年9月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98例颅脑肿瘤患儿临床资料。对其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病理类型、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本组98例患儿,发病年龄在4个月~14岁,平均年龄(6.65±4.05)岁,4个月~4岁38例(38.8%),5~10岁42例(42.9%),11~14岁18例(18.4%);其中男童63例,女童35例,男女之比为1.8:1。(2)肿瘤生长于后颅窝60例(61.2%),大脑半球14例(仅占14.3%),鞍区12例(12.2%),三脑室6例(6.12%),松果体区4例(4.1%)及丘脑2例(2.04%)。病理类型前5位依次为:髓母细胞瘤30例(30.6%)、星形细胞瘤26例(26.5%)、室管膜瘤17例(17.3%)、颅咽管瘤10例(10.2%)及生殖细胞肿瘤4例(4.1%)。(3)主要临床表现为呕吐61例(62.2%)、头痛58例(59.2%)、步态不稳或共济失调38例(38.8%),起病1~90天就诊75例(76.5%),其中29例首诊被误诊,误诊率达29.6%。(4)影像学检查发现不同程度梗阻性脑积水78例(79.6%),CT阳性率95.9%(94/98),MRI阳性率为100%。(5)本组病例均在全麻下手术治疗,有34例在切除肿瘤前行脑室外引流术,5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有79例(80.6%)术后好转出院,外院进一步放化疗;11例(11.2%)自动出院;8例(8.2%)死亡。结论:(1)本组98例患儿中,学龄期儿童5~10岁发病率最高,男童发病率高于女童。(2)本组病例以幕下后颅窝肿瘤为主,病理类型前五位依次是:髓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颅咽管瘤及生殖细胞肿瘤。(3)儿童颅脑肿瘤临床表现不典型,病程常较短,早期误诊率高,头颅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常有诊断价值。对遇到不明原因的颅内压增高和(或)有定位体征的患儿,应尽早行颅脑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提高诊断准确率。(4)手术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又保留神经功能是治疗儿童颅脑肿瘤的第一选择,合理的放化疗是主要的辅助治疗手段。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各种治疗方法的不断完善,儿童颅脑肿瘤的预后会有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