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颅脑肿瘤临床特征分析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儿童颅脑肿瘤的临床特征,以利于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改善预后。方法:收集2003年6月~2008年9月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98例颅脑肿瘤患儿临床资料。对其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病理类型、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本组98例患儿,发病年龄在4个月~14岁,平均年龄(6.65±4.05)岁,4个月~4岁38例(38.8%),5~10岁42例(42.9%),11~14岁18例(18.4%);其中男童63例,女童35例,男女之比为1.8:1。(2)肿瘤生长于后颅窝60例(61.2%),大脑半球14例(仅占14.3%),鞍区12例(12.2%),三脑室6例(6.12%),松果体区4例(4.1%)及丘脑2例(2.04%)。病理类型前5位依次为:髓母细胞瘤30例(30.6%)、星形细胞瘤26例(26.5%)、室管膜瘤17例(17.3%)、颅咽管瘤10例(10.2%)及生殖细胞肿瘤4例(4.1%)。(3)主要临床表现为呕吐61例(62.2%)、头痛58例(59.2%)、步态不稳或共济失调38例(38.8%),起病1~90天就诊75例(76.5%),其中29例首诊被误诊,误诊率达29.6%。(4)影像学检查发现不同程度梗阻性脑积水78例(79.6%),CT阳性率95.9%(94/98),MRI阳性率为100%。(5)本组病例均在全麻下手术治疗,有34例在切除肿瘤前行脑室外引流术,5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有79例(80.6%)术后好转出院,外院进一步放化疗;11例(11.2%)自动出院;8例(8.2%)死亡。结论:(1)本组98例患儿中,学龄期儿童5~10岁发病率最高,男童发病率高于女童。(2)本组病例以幕下后颅窝肿瘤为主,病理类型前五位依次是:髓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颅咽管瘤及生殖细胞肿瘤。(3)儿童颅脑肿瘤临床表现不典型,病程常较短,早期误诊率高,头颅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常有诊断价值。对遇到不明原因的颅内压增高和(或)有定位体征的患儿,应尽早行颅脑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提高诊断准确率。(4)手术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又保留神经功能是治疗儿童颅脑肿瘤的第一选择,合理的放化疗是主要的辅助治疗手段。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各种治疗方法的不断完善,儿童颅脑肿瘤的预后会有显著改善。
其他文献
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设置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必须做好幼儿教学中的游戏创设与组织,使教学与游戏结合起来,营
<正>"最多跑一次"改革率先完成浙江省政府要求,裘村峻壁溪断面成为宁波市第一个通过销号验收的县控劣Ⅴ类断面,长汀社区拆迁改造工作圆满完成,雪窦山名山建设顺利推进,浙江佛
保留灌肠是从肛门注入药物,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黏膜吸收达到治疗的目的的方法。保留灌肠是临床护理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技术,如果操作方法不当可影响疗效。传统使用的
本文根据阿拉善盟地区水资源严重紧缺的现状,对玉米进行了为期3a的非充分灌溉试验。经方差分析确认试验成果是可靠的。对国外几种有代表性作物──水模型,进行拟合检验,确认当地条
目的研究样本经过不同抗凝预处理后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EDTA-K2、肝素、枸橼酸钠(1∶4)和枸橼酸钠(1∶9)4种临床常用真空抗凝管采集5例糖尿病患者的静脉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颅咽管瘤的临床效果,并将其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三组,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4月至2008年12月开展的66例显微手术切除的颅咽管瘤,根据
本文借助刘易斯拐点、沃尔夫森极化、ER指数、基尼系数等理论对收入分布变化及趋势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我国开始进入刘易斯拐点,但其改善收入分配的能力有限;收入分配仍在恶化
本文对大豆分离蛋白的保水性、乳化性、吸油性、凝胶性、发泡性等功能特性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其在在鱼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且提出几点展望和建议。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半导体器件的截止频率已经进入到太赫兹频段,太赫兹电路的频率特性得到极大发展。以固态器件为基础的太赫兹电路的工作频率进入到THz频段。本文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