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信息技术已成为最先进、最活跃的生产力。实现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大大地推动了农业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手段已成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农业推广及管理的通常做法,运用信息高技术手段是中国农业推广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有效手段。如何创新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和机制,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水平,解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信息服务滞后的瓶颈问题是当前河北省农业和农村工作中亟待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文章主要依据经济学及推广学的若干理论,对政府主导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进行研究。采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剖析实例,围绕中国国情,对比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农业信息化的成功做法,分析了中国农业信息化进程的正反两方面经验,以河北省为对象,考察了该省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历史和现状。河北省通过实施全省农业信息网络工程建设,2003年实现了省、市、县三级农业网站联网运行,推进了全省农业信息化进程,全省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也得到了加强和提高,全省农业信息服务领域和服务队伍正在不断拓宽和壮大。但是,在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延伸,及时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帮助农民增强驾驭信息的能力等方面,河北省农业信息化中还存在着信息服务对象不明确、信息服务内容实用性差、信息服务手段不配套、信息服务机制不健全等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现阶段河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和重点:即仍以政府扶植主导为主,加快农业信息服务的公用网络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农业信息服务队伍建设;作者提出了现阶段河北省农业信息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和服务手段;构想了在政府主导下,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企业和民间资本投资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农业信息服务市场化,探索建立农业信息化服务的良性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