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考察鱼类临界游泳速度测定过程中设定参数的变化对结果的影响,在25℃条件下以预备实验临界游泳速度估计值的15%(critical SWilTilning speed,乙rc"f)为增量作不同的持续时间(△t:5,10,15,30,60 min)处理,以20 min为持续时间作不同的速度增量(△v:5,10,15,20,30%Ucrit)处理,分别测定瓦氏黄颡鱼(Pelteobag vachelli Richardson)幼鱼的临游泳速度以揭示不同持续时间和速度增量对瓦氏黄颡鱼临界游泳速度测定结果的影响。另外,选择最适测定参数,在三个不同温度(15、22、29℃)下,测定实验鱼的临界游泳速度,旨在揭示温度对其临界游泳能力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1.当△t由5 min增加至60min时绝对临界游泳速度(Absolute critical swimming speed,Uα)由47.4±0.7 cm·s-1下降至39.1±1.5 cm·s-1(P<0.05),除20 min和30 min实验组外,其余各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2.当△v由5%Ucrit提高至10%Ucirt时临界游泳速度由44.1±0.6 cm·s-1增加至47.0±0.4 cm·s-1(P<0.05);15%和20%Ucrit的Ua分别为45.2±0.2 cm·s-1和46.3±0.8cm.s-1,与10%Ucrit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30%Ucrit的Ua反而下降至41.7±1.2 cm·s-1,与各实验组均差异显著(P<0.05)。3.各温度组(15、22、29℃)瓦氏黄颡鱼幼鱼的绝对临界游泳速度分别为23.93±0.94、30.82±0.83、40.81±1.71 cm/s相对临界游泳速度(Relative critical swimming)分别为4.35±0.17、5.60±0.15、7.42±0.31BL/s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温度和临界游泳速度呈现正相关。其中,相对临界游泳速度(Ur)和温度(T)二者之间的关系可拟合为:Ur=1.4324T (N=24,R2=0.9509,P<0.001)研究结果表明:1.当△t为5 min时,瓦氏黄颡鱼幼鱼绝对临界游泳速度(Ua)分别高于15 min和30 min处理水平的约10%,高于60 min处理的约15%,表明过短的△t会造成实验鱼临界游泳速度过高估计,而过长的△t则可能造成对结果的偏低估计;当△t分别为15、30 min时,绝对临界游泳速度(Ua)和相对临界游泳速度(Ur)均处于适中水平且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该At范围为实验鱼适宜的测定参数。2.在△v为5%Ucrit和30%Ucirt时,Ua均显著低于其它实验组。表明实验鱼临界游泳速度测定适宜的△v范围在10-20Urit%之间,过高或者过低的△v也会对临界游泳速度产生偏低估计。3.实验鱼在15、22、29℃条件下的临界游泳速度呈上升趋势,各温度处理组间差异显著。与相关文献比较后推论,瓦氏黄颡鱼幼鱼的适宜的生存和生长温度可能大于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