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测度、功能与驱动因素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shu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迄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握顺应大变局的根本动力在于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2018年以来持续升级的中美贸易战使我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科技自主创新是贸易战的焦点也是赢得贸易战的突破口,且日趋以突破、解决行业的共性关键性技术为目标。但是由于创新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日趋增加,创新周期越来越短,创新难度越来越高,在产业链全球化格局下,创新个体难以独自高效解决产业发展升级面临的重大技术难题。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突破传统的组织边界,实现资金、知识、信息、人员、设备等创新资源互补与集成的同时,分散创新风险,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成效,已成为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途径。但是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实践过程中,不同的创新主体协同参与创新活动,存在着不同的利益诉求、文化差异、体制壁垒等障碍,或协而不同,或协同程度低下,制约预期效果的实现,影响区域创新绩效的整体提升。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产学研”的表述从十八大报告中的“产学研相结合”到十九大报告中要求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也反映了国家对产学研协同性的更高期待和高度重视。如何优化区域产学研之间的协同性,提升区域创新绩效,是有效应对科技革命挑战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建设创新型省份、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成为政界、学界、产业界急待破解的难题。因此通过构建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科学度量区域产学研之间的协同性,分析区域产学研协同程度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探究区域产学研协同性形成的驱动因素,提出区域产学研协同性优化的策略是具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科学问题。
  本论文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基于系统论、协同论、三螺旋理论等,构建由学研机构子系统、企业子系统、协同效应子系统组成的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复合系统,确定相应的序参量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和AHP层次分析法进行组合赋权。在此基础上,运用Topsis-灰色关联动态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8-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产学研之间的协同性进行测量,并利用泰尔指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区域产学研协同度的空间分布格局、聚集状态、异质特征和演化规律进行剖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域产学研协同度呈现东高西低的非均衡发展态势,东部地区的内部差异尤其明显,且存在空间集聚自相关特征。
  其次,基于区域创新理论构建区域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双重激励动态综合评价方法对2008-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创新绩效进行测量,利用泰尔指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区域创新绩效的时空格局分布,并与区域产学研协同度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行对照比较分析,同时利用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法对区域产学研协同度与区域创新绩效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产学研协同度和区域创新绩效存在着相似的时空分布格局,但区域产学研协同度自相关程度低于区域创新绩效自相关程度;(2)区域产学研协同度正向影响区域创新绩效,而且东部、中部地区产学研协同度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远大于西部地区产学研协同度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
  然后,应用文献研究、专家咨询、地理探测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科学准确识别出影响区域产学研协同度的主导因素、根源因素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金融机构参与支持创新的力度、企业科研实力、人均受教育程度、区域双一流院校数、市场化水平、政府教育经费投入、中介组织培育和法律制度环境等是影响区域产学研协同度的主导因素。(2)学研机构知识创造能力是影响区域产学研协同的深层次根源性因素。(3)存在企业科研实力——市场化——政府支持——学研机构知识创造能力——协同度间接非线性传导机制,说明当前发展阶段,应从创新主体、主体间关系、环境营造三维视角来辨析协同性的影响机制。
  最后,在比较借鉴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实践经验基础上,基于区域产学研协同三维共生模型,提出优化区域产学研协同性、提升区域创新绩效的策略,一是从作为知识创新主体的学研机构和技术创新主体的企业等核心创新主体角度,提出创新主体(点)的内驱策略;二是创新主体间关系(线)的协调策略;三是政府、金融机构、中介组织等创新主体外部环境(面)的保障策略,围绕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3个方面:(1)基于系统论、协同论、三螺旋理论等构建了由学研机构子系统、企业子系统、协同效应子系统有机组成的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复合系统,并利用Topsis-灰色关联动态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区域产学研之间的协同性进行了客观科学地测量。(2)在实证分析区域产学研协同度正向影响区域创新绩效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地理探测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科学识别了影响区域产学研协同度的主导因素、根源因素和影响机制。(3)基于国内外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成功实践和已有的相关协同创新理论基础,结合本文所做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提出了优化区域产学研协同性,提升区域创新绩效的对策。
其他文献
摘 要 以宁波天然甜槠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选择30个常用的树高—胸径经验模型,利用调整决定系数(Ra2)、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相对平均绝对误差(RMAE)和Akaike信息准则(AIC)等5个模型评价指标,比较分析模型之间差异。结果表明,除M23无法求解,其余29个模型均可求解。29个模型中,M11和M24在5个模型评价指标中表现优异,M11优于M24,说明M11为适
期刊
摘 要 以杨树良种渤丰3号杨为试验材料,设置1.2、1.4和1.6 m等3种截干高度处理,以整株为对照,开展了杨树造林试验,调查了4个处理的成活率、树高、胸径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渤丰3号杨1年生苗以1.4 m的截干高度造林,成活率、树高和胸径量最大。  关键词 渤丰3号杨;截干造林;成活率;生长量  中图分类号:S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01/j.issn.1005-5215.2
期刊
摘 要 采用1 000倍液、800倍液、600倍液、400倍液和200倍液等5种浓度的多效唑对10种三角梅(Bougainvillea spp.)进行了喷施处理,研究多效唑对其开花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多效唑对三角梅初花期的时间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其中7个三角梅品种存在显著差异;喷施多效唑对三角梅品种的花量、盛花期时间、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促进作用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5个
期刊
摘 要 皂角抗逆性强,适用范围广,且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困難立地绿化造林的先锋树种。文章针对辽西北特点,开展了吸水剂应用、不同造林方式和时间、不同立地条件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皂角造林时应用吸水剂可以显著提高成活率,其中吸水剂泥浆蘸根的方式造林成活率最高,可达91.3%;容器苗造林也可显著提高皂角造林成活率,较裸根苗提高12.4个百分点;不同季节以雨季造林成活率最高,但差异不显著;不同立地条件以中
期刊
摘 要 通过在浙江慈溪盐碱地进行9个油橄榄品种的引种试验,综合植株存活率及株高、地径等生长指标分析,结果表明:1年生‘豆果’‘佛奥’及3年生‘小苹果’‘豆果’品种受盐分胁迫毒害程度较其他品种轻,成活率较高,株高、地径生长上综合表现良好,可进一步结合生产性试验推广应用。  关键词 油橄榄;盐碱地;引种;慈溪  中图分类号:S565.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01/j.issn.1005
期刊
摘 要 以108杨、97号杨和渤丰3号杨3种杨树无性系为试验材料,对不同无性系杨树材性进行了化学成分检测、纤维形态分析和制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渤丰3号杨的制浆性能较强,纤维较为细长,具备较好的纤维抄造性能,原料的粗浆得率和细浆得率相对较高。  关键词 杨树;无性系;材性  中图分类号:S792.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21.05.00
期刊
摘 要 为降低宁波地区主要花木品种‘染井吉野’樱花及红枫培育过程中的化肥用量,通过使用微生物菌剂作为肥料增效剂降低复合肥的用量,分别在2个品种1年生地栽苗中开展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有助于复合肥的减量使用。在‘染井吉野’樱花试验中,试验期内肥料使用减量30%以内对于苗木的地径生长无影响;在红枫试验中,前2年复合肥减量30%以内对幼苗地径生长无影响,第3年后减量20%以上时则影响苗木的地径生长量
期刊
摘 要 树种气候适宜性是各地区在确定造林树种时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通过对内蒙古119个气象站点近30年来的气象数据进行计算,得出各站点温暖指数和干湿度指数,采用半峰法并结合其与经纬度、海拔的回归方程得出云杉及冷杉的温度、湿度和综合区划图。区划结果表明:云杉在大兴安岭北部岭上易受低温胁迫,而在东部偏南和西部则易受高温影响;大兴安岭北段、岭东大部、南段高海拔地区湿度适宜,是云杉适宜的主要区域。冷杉适宜
期刊
摘 要 通过对酒泉市3个啄木鸟放飞试验点及周边林场、村组、公园内引进的啄木鸟进行生物学特征、生存情况、鸟巢数量变化、啄痕数量变化、繁衍情况、分布范围以及对环境的适应性的调查,结果表明:人工引进的啄木鸟在肃州区能够存活,并能够成功繁衍下一代;鸟巢数量、啄痕数量逐年增加,啄木鸟分布范围逐渐扩大。啄木种群扩繁情况良好,人工引进的啄木鸟对肃州区环境的适应性较强。  关键词 啄木鸟;黄斑星天牛;适应性  中
期刊
摘 要 为科学防治山东日照地区美国白蛾,对其生活史、成虫羽化期、各虫态发育历期、物候期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预测预报方法和防治历,探讨了发生代数在不同地区中的变化及期距法、历期法的适用范围和关键环节。  关键词 美国白蛾;发生规律;预测预报;期距法;历期法;防治历  中图分类号:S763.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21.05.012  Ab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