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与汉族患者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的临床对比研究

来源 :新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2009shan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比研究口腔医院就诊的维吾尔族与汉族患者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的发现率及其根管系统的解剖形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给予指导。方法:门诊随机接诊需行根管治疗的维吾尔族与汉族患者下颌第二磨牙分别为432例和320例。分别拍摄术前X线片后开髓清理髓室,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根管口形态,比较两组C形根管的发现率。并对确诊为C形根管系统的患牙拍初尖锉片进行分析,评价两组C形根管系统的解剖形态。结果:752个病例中,通过术前X线片和手术显微镜确诊为C形根管系统共168例,维吾尔族66例,汉族102例。通过手术显微镜诊断的157例C形根管,84例为C1型,47例为C2型,26例为C3型。其中维吾尔族C1型31例,C2型20例,C3型11例;汉族C1型53例,C2型27例,C3型15例。168例C形根管的初尖片上,73例为Ⅰ型,61例表现为Ⅱ型,另34例表现为Ⅲ型。其中维吾尔族Ⅰ型29例,Ⅱ型22例,Ⅲ型15例;汉族Ⅰ型44例,Ⅱ型39例,Ⅲ型19例。结论:患者中汉族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发现率高于维吾尔族,维汉两组下颌第二磨牙在C形根管口形态都以C1形为主;维汉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系统都以Ⅰ型为主。
其他文献
种植体表面改性和基因治疗相结合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如何将基因组装到种植体表面成为研究的热点。本研究旨在通过层层静电自组装的方法,将编码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组
研究背景:   口腔白斑(OLK)和口腔扁平苔藓(OLP)是常见的口腔黏膜病,属癌前损害。目前亟需寻找有效的生物学标记物来判断口腔癌前病变的恶变潜能和风险度,从而对口腔癌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