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作为人类迄今为止最高效的交往方式和传播媒介,它广泛而深刻地改变着人的生活方式。在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网络在带给人类福音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威胁和困惑,主要体现在网络诈骗、网络黑客、网络知识侵权、网络色情、和网络沉溺等方面,这些不良的网络行为导致了网络生态危机。本文就这一问题,运用心理学、伦理学和马克思哲学的基本原理,对网上不良行为进行了心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伦理道德建设的建议,试图用社会的伦理规范来保证人性的正确疏导,使网民的行为符合社会公众利益,以维护网络生存空间的秩序,促进网络技术的健康发展。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自己的分析研究。在第一章导言中,提出了研究的必要性和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以及国内外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现状。在第2章中指出,一人一机的网络独处环境,要求人们必须能够做到“慎独”。作者认为,传统的“慎独”在科技时代仍然有着重要的价值,但是,它的含义和适用的范围已极大地扩展了。由于网络独处已经成为普通公众的一种生活方式,因此,慎独已不再是君子高尚的道德行为,而是网络人应遵循的伦理底线。在第3章中,文章阐述了网络上信息欺诈的表现和严重性,并分析了网络上信息欺诈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网络信息欺诈的防范问题。并尝试通过不同渠道寻求网络信用体系的建立。第4章作者讨论了网络交往行为,认为网络交往是一种人与人之间通过网络的沟通,是新型的社会互动行为。作者结合目前哲学界对“主体间性”的探讨,指出网络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在于网络交往的不对称性,指出网络上不对称性交往行为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网络交往行为进行正确引导。第5章中,作者主要分析了网上黑客现象和黑客文化,通过对黑客文化成因的心理伦理分析,提出了网络黑客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并呼吁黑客应通过高超的网络技术对营造和谐的网络环境做出贡献。 通过以上分析研究,本文得出的第一个结论是:网络信息技术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而且尽管存在现实的矛盾,共享信息和平等的观念正在实现。第二个结论是,独处的网络环境为人的自己属性得以发泄和流逝提供了便利条件,使人们忘记了社会生活中应有的一些伦理规范,这才导致了各种不良的网络行为的发生。所以,在信息网络时代要正确引导人们的自然属性。本文的研究方法是从网络人的心理角度开展对网络上不良行为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伦理建设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