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矿渣混凝土高温后残余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hongt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大数据统计可知,建筑火灾的发生具有高频性和不确定性。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高楼大厦、高速公路、隧道、城市轨道交通等数量急剧增长。火灾的发生会导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受到损伤,甚至导致建筑物发生坍塌破坏。而普通硅酸盐水泥作为建筑物的主要胶凝材料,其制备过程中高能耗高污染,并不符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新型胶凝材料的研发及应用备受工程关注。碱激发矿渣胶凝材料是以碱溶液(如水玻璃、氢氧化钠等)为激发剂,激发粒化高炉矿渣粉的潜在活性制备而成的胶凝材料。其制备过程中绿色环保,属于环境友好型材料,符合我国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基本国策。碱矿渣胶凝材料作为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建筑材料,现有研究中,碱矿渣胶凝材料在高温后的力学性能研究主要集中在碱矿渣净浆试件和碱矿渣砂浆试件上,而混凝土作为主要的建筑结构材料,对其高温后的力学性能研究较少。对其高温后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能够扩宽碱矿渣混凝土的应用范围,基于提升碱矿渣混凝土的耐高温性能,为碱矿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参考,同时可为优化碱矿渣混凝土的耐高温性能提供理论支撑。本课题以水玻璃作为碱激发剂激发矿渣制成碱矿渣胶凝材料,掺入骨料制备碱矿渣混凝土。经实验室标准养护90d后,测试碱矿渣混凝土常温时及经历不同高温(200℃、400℃、600℃、800℃、1000℃和1200℃)作用后的力学性能(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劈拉强度、轴心抗压强度以及弹性模量),探明水玻璃碱浓度、模数对上述性能的影响,水胶比对高温后碱矿渣混凝土残余抗压强度的影响,以及高温环境的升温速率和恒温时间以及高温后冷却方式对碱矿渣混凝土高温后的抗压强度的影响。同时为避免骨料对微观结构和物相组成造成影响,在同等条件下制备碱矿渣净浆试件,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综合热分析(TG-DSC)和扫描电镜(SEM)等方式从胶凝材料基体水化产物及微观结构的高温变化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高温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温度的升高,碱矿渣混凝土高温后的力学性能逐渐降低。碱矿渣混凝土高温后相对残余抗压强度在常温~400℃之间由于温度较低,不足以使C-S-H凝胶出现损伤,而温度作用产生的微裂缝会释放混凝土内部的热应力,所以混凝土高温后的相对残余抗压强度降低幅度较缓;在400℃~800℃之间C-S-H凝胶逐渐分解,同时胶凝材料基体与骨料之间的热变形不一致会导致混凝土的裂缝急剧增长,所以在此温度区间内混凝土高温后相对残余抗压强度急剧降低;在1000℃之后由于水化产物C-S-H凝胶大部分已经分解,同时高温作用下,碱矿渣混凝土基体结构劣化情况加剧,所以碱矿渣混凝土高温后相对残余抗压强度已损失殆尽。(2)在常温~400℃时由于微裂缝的存在会削弱碱矿渣混凝土的受力面积,因此碱矿渣混凝土高温后相对残余抗折强度、相对残余劈拉强度和相对残余弹性模量等均急剧降低。在400℃之后强度下降趋势逐渐放缓,在1000℃之后由于胶凝材料水化产物完全分解,且温度会造成混凝土内部及表面的裂缝数量增多,混凝土基体结构劣化,不利于力学性能保持,所以上述力学性能均已损失殆尽。(3)水玻璃碱浓度和模数越高,在一定的温度的作用下越有利于碱矿渣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C-S-H凝胶的生成。而C-S-H凝胶具有干缩性,温度作用会加剧碱矿渣胶凝材料的收缩。因此常温力学性能发展较好的碱矿渣混凝土高温后性能损失较为明显。(4)水胶比对碱矿渣混凝土高温后抗压强度的影响主要集中在400℃以内。此时水胶比较小的混凝土由于“自蒸养”作用能较好地抵御高温对抗压强度的不利影响。(5)升温速率的增长可缩短碱矿渣混凝土的受热时长,但也会导致混凝土内热应力增大。当温度低于400℃时,热应力的影响不明显,较短的受热时长有利于残余强度的保持;随温升至800℃,热应力的影响显著,相对残余抗压强度明显降低;800℃之后,热应力作用达到一定程度,受热时长的缩短能减缓水化产物的持续分解,使混凝土的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保持。(6)恒温时间的延长会加剧碱矿渣混凝土胶凝材料基体结构及基体-骨料界面过渡区的劣化效应,从而引起混凝土残余抗压强度的降低。(7)相较于自然冷却,浇水冷却降低了碱矿渣混凝土中胶凝材料基体出现损伤的温度,同时在混凝土内产生热应力,不利于残余抗压强度的保持。
其他文献
隧道震害调查表明,断层黏滑错动易导致隧道结构严重破坏甚至垮塌,危及结构安全并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增强隧道支护结构体系的抗错断性能,以保障生命线工程的通畅,是高烈度地震区穿越活动断层隧道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关于跨活断层隧道结构抗错断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衬砌接头部位和减震隔离层,对提升衬砌本身性能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依托云南格巧高速公路某穿越活断层隧道工程,在依托工程所采用的常规组合支护结构
学位
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东月各沟于2010年8月18日凌晨突发特大型泥石流灾害,夹有最大等效粒径为9 m巨石的约六十万方泥-石混合物高速喷出山口,摧毁了沟口既有平缓堆积扇上的厂房、村庄及公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共造成92人死亡和1.4亿的经济损失。包括东月各泥石流在内的怒江泥石流具有启动点远、发生规模大、扩散路径长、搬运能力强以及沿低梯度沟床远程扩散行为突出的特点。既有关于细碎屑对泥石流行为的影响研
学位
我国西南部山地地区的建筑常常需要依着坡地构成山地建筑结构。这种结构的不等高的接地端使其地震反应与常规平地建筑不同,基于现有平地建筑规范设计可能会使结构的地震反应超过规范的某些限值,并且因为陡坎边坡的存在,桩-土-结相互作用对山地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变得不容忽视,而目前对于山地建筑结构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刚性地基假设,对于考虑相互作用的研究较少,所以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山地建筑桩-土-结相互作用研究,为实
学位
PC(Prestressed Concrete)连续梁桥,由于其构造、受力方面的特点,在交通建设中适用性极强,也使得其在众多桥梁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我国交通建设中最常用的桥型之一。然而,PC连续梁桥常因混凝土的徐变效应而出现主梁过度下挠以及预应力损失等工程问题。徐变作为混凝土材料的固有特性,常常伴有收缩出现,它们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虽说徐变收缩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其研
学位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深大基坑、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综合管廊等地下工程越来越多,在泥炭土地层上进行工程建设已经无可避免。泥炭土通常具有含水率高、孔隙比大、压缩性显著、抗剪强度低的特点,是工程性质极特殊的土,在基坑开挖过程极易出现坑底隆起、地表沉降过大。为了更加明确泥炭土环境综合管廊长条形基坑变形规律与坑底加固效果,本文以云南省保山市海棠路、东环路综合管廊工程为背景,结合泥炭土三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运用
学位
碎裂岩体因其自身较差的工程地质特性以及岩体力学特性使其在各类工程建设活动中引发的工程地质问题愈发突出,此类特殊岩体也是部分斜坡崩滑地质灾害的重要物质基础,对此类特殊岩体的研究一直是工程地质以及岩体力学领域的热、难点课题。碎裂岩体中结构体的粒径大小是岩体碎裂化程度的直接证据,而结构体的三维几何形态对岩体的结构特征及其岩体力学特性有着重要影响,同时结构体的三维几何形态能够为查明围岩碎裂化发生机理提供重
学位
城市迅速发展带来新旧交替的剧烈转变,涉及到城市的环境、文化、空间结构以及土地利用等城市形态所有方面,城市的发展超出规划的指导。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经济及文化因素能通过城市形态综合表征,通过表征才能把握城市发展的本质,城市形态是城市建设和规划关键依据。现下西部地区的城市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形态变化显著,但现有的城市形态理论与实践研究多集中于平原城市和经济发达城市。本文以我国西南地区典型的低纬高原湖
学位
椎骨是生物体内的主要承重结构,其三维畸变将会对生物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了解其内部变形有利于医学诊断和优化治疗方案。目前测量椎骨内部变形的技术十分有限,传统的测量方式难以满足要求,因此如何精准定位椎骨内部变形一直是医工界探讨的热点课题。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CT)的发展以及数字体图像相关方法(Digital Volume Correlation,DVC
学位
对于预应力混凝土V形墩刚构桥,V形支撑体系的存在,一方面使得桥梁的结构受力更加合理;另一方面,在提高桥梁结构刚度的同时,还能有效地减小构件尺寸,从而降低工程造价和桥梁建筑高度,使得桥梁更加轻盈美观,因此近年来,预应力混凝土V形墩刚构桥在桥梁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V形墩刚构桥在墩梁固结处的构造与局部受力复杂程度高,且受基础不均匀沉降、温度、预应力以及混凝土收缩徐变等因素的影响,结构会产生较大的次
学位
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由混凝土和钢材组成,充分发挥了两种材料各自的优势,能有效地解决主塔两侧跨径比例不协调的矛盾。然而,钢混结合段是混合梁斜拉桥中受力和构造都比较复杂的一个部位,关系着混合梁斜拉桥的整体受力和结构安全,其关键构件在活载作用下很可能发生疲劳破坏,但目前的相关研究非常少。因此,本文以主跨为818m的九江长江大桥为背景,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和疲劳相关理论,对该桥钢混结合段的静力和疲劳性能两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