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园区是创新能力培育的载体和创新战略实施的依托体,包括美国硅谷在内的世界多个科技园区成功的经验表明了科技园在提升科学技术创新水平、发展高科技产业、实现知识经济战略的重要手段。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建立科技园区以来,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高新技术开发区、软件产业基地、大学科技园在内的各种类型科技园区。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新一轮的科技创新竞争进一步激发了科技园区的发展,协同创新战略成为发挥科技园区知识创新竞争力的新途径。本文旨在立足于科技园区的创新主体,通过对主体行为的剖析,研究科技园区协同创新网络的形成过程与演化机制,加强对科技园区发展的理论研究力度,基于发展与演化的视角拓展科技园区的理论研究体系。首先在对科技园区的概念与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基于复杂性理论,分析了科技园区协同创新网络的特征。包括科技园区自身的复杂性特征、科技园区协同创新的主体、结构,协同创新网络的属性等进行了解析,确认了科技园区协同创新网络的基本特征,并对目前我国科技园区协同创新的现状进行了简单的剖析。科技园区的协同创新活动受到来自内外部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前一部分对科技园区协同创新网络基本属性的分析对科技园区协同创新网络的建构进行了阐述。进一步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建立了科技园区协同创新网络影响因素的多层递阶结构模型,并进一步建立科技园区协同创新网络影响关系的概念模型,并设计量表与调查问卷,运用结构模型方程分析方法对科技园区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科技园区协同创新网络建立的关键要素。科技园区的协同创新网络中,企业是最为核心的创新主体,本部分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在分析科技园区协同创新模式与利益相关者的基础上,对科技园区协同创新网络企业主体博弈分析。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建立了科技园区协同创新网络的企业主体博弈模型,分析了企业选择参与协同创新网络并促进其不断发展演化的条件与行为方式。在企业之间关系的博弈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科技园区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演化。将高校、科研机构与政府纳入到协同创新网络的主体行为博弈中来,研究科技园区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形成与变动。根据“三螺旋”理论建立了科技园区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模式、结构与运行关系,并根据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特征,分析了科技园区内,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协同创新关系的条件,根据利益分配机制探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运行机制与演化机制,并进一步研究了企业、政府和高校、科研机构的三方的协同演化博弈关系。鉴于科技园区的协同创新网络是一种有向加权无标度的小世界网络,本文根据小世界网络模型的基本原理构建了科技园区协同创新网络的小世界网络模型,基于matlab操作平台,对科技园区协同创新网络的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仿真,进一步分析了小世界网络网络的科技园区协同创新网络运行机制。最后,根据前文对科技园区协同创新网络的建立条件、演化过程的分析,提出了促进科技园区协同创新网络演化,实现创新网络合理发展的政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