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交空时编码OFDM系统性能研究

来源 :河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za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无线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和传输可靠性的要求不断地提高,但是现实存在的频谱资源却非常有限[1]。因此,如何高效的使用有限的频谱资源,更可靠的传输信息和不断增加系统信道的容量已成为构建现代无线通信系统所要面临的重大挑战和机遇。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在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过程中采用非正交空时编码技术与OFDM技术相结合的方案。该方案在提高系统数据传输速率的同时通过分集和正交频分复用的方式使系统传输又具有很强的可靠性。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是在典型城市无线通讯信道环境下建立具有两根发射天线和两根接收天线的NOSTBC-OFDM无线通讯系统模型并测试其性能。在系统的发射端主要采用完备空时分组编码方式对信号进行非正交空时编码,在接收端则采用球形译码算法进行译码。并且,为了抵抗无线通信中的频率非选择性衰落,在系统的收发端将OFDM调制解调技术与空时编码技术相结合。为了对NOSTBC-OFDM系统的性能进行比较和分析,在相同的条件下也对OSTBC-OFDM系统和OFDM系统进行了建模与仿真。通过分析和比较,论文最后得出结论,NOSTBC-OFDM系统适用于在多径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下高速率传输数据,具有较大的系统信道容量和较强的传输可靠性。并且,与其它空时编码方式相比,在高速率传输数据的情况下能够达到全分集的具有非正交码字结构的完备空时编码方式的性能最优。而无论从误比特率性能还是从运算复杂度方面考虑,在非正交空时分组码系统的接收端采用球形译码算法都是较理想的选择。
其他文献
电力用户是电力系统能量传输的终端,是配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智能电网的出现与发展,电力用户与电网间的灵活互动机制使电力用户在电能消费中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权。针对这一发展现状,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智能电网的电力用户需求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智能电网环境下电力用户的划分方法,提出了针对不同电力用户需求的智能配电网网架建设模式。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研究了目前智能电网下电力用户的主要需
l本论文对单层压电微换能器的特性进行了研究,包括静态特性及动态特性。本文所研究的换能器是悬臂梁式,并为层合梁,包含压电层、被动层及上下电极层,前者的厚度在微尺度下。首先强电场激励下压电层发生弯曲时,必须要考虑压电材料的电致伸缩效应,这将使得压电方程中出现非线性项,即电场强度的平方项。其非线性随电场强度而改变,电场增大则相应增大。实验表明:当结构的特征尺寸在微尺度时,其力学特性对特征尺寸有着很大的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