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指示语是语用学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近年来,指示语的认知转向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目前认知指示语的研究多从认知语言学出发,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框架,少有学者将认知指示语研究系统地应用于文学语篇的阐释机制中。因此为丰富该方面研究,本文以 Hewitt(1995)和 Stockwell(2002)提出的指示语理论为基础,结合 Segal(1995)的指示转移理论,构建认知指示语转移的多方向实现模式。前人对认知指示语的界定尚模糊、其类别多有交叉尚待厘清,本文尝试对小说语篇中认知指示语加以界定,并以小说语篇《逃离》为语料,探讨认知指示转移理论策略在小说语篇中的实现方式,以期深入地揭示小说语篇的文本特征、情节发展和主题。 本研究基于Stockwell提出的六种指示转移分类,构建多方向认知指示转移模型,探讨其在小说语篇中的具体应用。研究发现各类认知指示转移在小说语篇中均有体现,并将六大类别下的次类别加以细化总结,以期更好地揭示其文体效果。通过对《逃离》中认知指示语的语用文体分析发现:(1)认知指示语在小说语篇中的转移具有方向性,感知指示语、时间指示语、空间指示语和关系指示语的转移将读者推进到更低层面的文本世界,篇章指示语和复合指示语的转移将读者抽离到更高层面的文本世界;(2)指示语出现同时转移现象,不同类型的指示语会在语境下选择同时转移以维持或改变当前指示中心,达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3)指示转移对读者感知有积极作用。高层面向低层面文本世界的转移帮助读者获得小说人物的性格特点、情感态度的直接经验,感知故事情节发展以及礼貌。低层面向高层面文本世界的转移在帮助读者感知故事情节发展的同时向读者传递暗示线索,同时也作为衔接手段指出指示场边界;(4)指示转移对小说中三位主人公的逃离主题在不同程度上均有揭示,其相互作用对主题揭示有积极影响。 因此,对小说语篇中认知指示语转移的分析兼具理论与现实意义。该研究既丰富了《逃离》的语用文体学研究,也为认知指示语理论应用于小说语篇分析以及文学批评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顺应了语用学与文学相结合的跨学科研究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