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体绕流中颗粒团聚的研究

来源 :河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illiam_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许多实际应用中的燃煤烟气排放控制技术已经拥有较高的水平,但是对于燃煤烟气中的细颗粒物质的脱除效率仍然很低,致使超细颗粒物大量的排入大气,造成环境污染。我国政府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深刻感知到大气中悬浮烟尘对环境和身心健康的严重影响,郑重提出了一些控制燃煤烟气排放的相关标准和法律性文件。但是我国对于超细颗粒物脱除和排放还处于研究阶段,应用于工业生产的设备几乎没有,对于细颗粒排放的控制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对现有的除尘技术和颗粒团聚技术进行了了解,并针对不同颗粒团聚技术进行了分类,现有学者的研究成果很好的诠释了不同种类颗粒团聚技术的优缺点,以及需要改进的研究方向和实施手段。通过对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归纳总结,本文将对湍流聚并技术和蒸汽相变团聚技术作进一步探索。主要采用PBM模拟的研究方法分析后台阶与方形绕流流场中颗粒团聚情况,得到颗粒团聚的特性。首先,通过与传统的湍流模型进行对比,观察加入颗粒团聚模型后流场中涡结构的变化以及后台阶流动中特征尺寸等,对颗粒团聚数学模型进行验证。其次,对后台阶流动过程中颗粒碰撞团聚情况进行研究。依据现有的烟道尺寸,构建简化的方形管道,在烟道中模拟气固两相方柱绕流情况,通过改变颗粒体积分数、颗粒直径、流体速度、水蒸气添加量以及方柱尺寸等关键因素,研究气相与固相之间的作用对颗粒团聚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速度为4~5m/s、水蒸气添加量为0.05时团聚效果最佳。最后,对方柱绕流过程中颗粒的团聚情况进行数值模拟,分别研究贴壁长方柱和短方柱两种物理模型,与后台阶流动过程中颗粒团聚效果进行对比。得出:由于长方柱的存在,长方柱绕流流动过程中不存在二次回流区,而是在方柱后方存在一个较大的一次回流区域,在与后台阶流动相同条件下颗粒团聚的整体效果相近;而由于短方柱绕流过程中存在两种涡结构,颗粒碰撞团聚效果优于其他两种绕流模型,短方柱最优尺寸为120mm,并且短方柱结构简单易于应用于工程实际。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搅拌摩擦焊接过程热力耦合作用实现铜箔热压焊接。实验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部分是使用搅拌摩擦热力耦合作用实现50μm和20μm铜箔的搭接热压焊,第二部分是实现50μm
本文的研究是基于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C66-474车型开发的项目,即在C66-474车型基础上开发短轴距车型,轴距从3800mm缩短为3300mm,催化区和消声区安装的总长度从1534mm缩短至1
本工作首次运用慢电子速度成像方法,对VIB族过渡族元素的电子亲和势进行了精确测定。电子亲和势作为原子和分子负离子的重要物理参数,在物理、化学等诸多领域具有广泛而深远
信访工作是密切党和政府与群众血肉联系的桥梁纽带,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信访制度,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这给信访工作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特别是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大量社会矛盾纠纷不断涌现,农村群众对于自身利益诉求也不断增多,基层涉农信访的发生率持续攀升,涉农信访形势
探索低功耗器件以应用于大规模的集成电路,适应了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自旋电子学关注的重点之一。过去二十年,利用电流操纵材料磁矩相关的研究,已经显著地降低了
转炉尘灰是钢厂转炉炼钢过程中的副产物,是宝贵的二次资源,研究采用转炉尘灰作为颜填料制备高固体分防腐涂料,并对涂料性能进行研究。涂料的制备过程主要考察尘灰粒度、颜基
混凝工艺是目前经济有效的水处理技术,在给水和废水处理中占很大比重。氧化还原电位(ORP)作为水处理中水质综合指标,能够反映溶液体系的宏观氧化还原特性,具有价格低廉、操作方
目的:通过研究中成药护心康对Ox-LDL刺激的巨噬细胞mTOR信号通路中Beclin1、LC3Ⅱ水平的影响,探讨与分析护心康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20只,随机将其分为护心康组和正常组,每组各10只;两组大鼠分别用护心康、蒸馏水灌胃7天后,采血分别分离含药血浆和空白血浆。培养人的单核细胞(THP-1),用费波酯(PMA)诱导分化成巨噬细胞,通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
燃煤锅炉产生的细颗粒物污染已然成为突出的大气环境问题,并日益引起各国的重视。燃烧过程是细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包括以燃煤为主的固定热源和以燃油为主的移动热源。PM2.5等
结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桑葚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有降血压、护肝、保护神经、抗氧化、抗炎、抗癌等多种保健功能,被列入我国食药同源目录。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仅食用新鲜果蔬,还会食用加工过的产品,大多数的蔬菜也需要家庭烹饪才能食用。然而,果蔬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对环境因素如高温、氧、碱性p H值都很敏感。因此,有必要研究桑葚提取物的成分及生物活性是否受到加热的影响。本研究将黑桑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