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急流对天气系统的影响及其变化机制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cao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常规资料、气象卫星、多普勒天气雷达、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海上强对流天气系统和中期降水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数值模拟和数值实验,分析了高空急流对极端天气的影响,探讨了高空急流的变化机制。对2013年8月10日凌晨发生在青岛近海上空一次飑线大风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200hPa高空槽的东侧存在高空急流,陆地上空的冷平流使高空槽加深,使出现灾害事故海区恰好位于高空急流入口区的右侧,强烈的抽吸作用促使飑线过程得以发展。分析飑线的垂直结构,发现高空存在强烈辐散,低空存在强烈辐合,对流层中高层较干的下沉气流,是导致海面强阵风形成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气象要素场的诊断和比较,初步分析了2011年6月长江中下游地区梅汛期几次降水过程的成因,探究了高空急流对几次降水过程的影响。比较6月9日-11日、6月13日-15日、6月17日-19日的三次降水过程,发现6月13日-15日过程降雨量最大的原因是:长江中下游恰好位于高空急流入口区的右侧,且急流强度较强。对2011年6月13日-15日强降水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200hPa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的抽吸作用显著,涡度平流随高度增强明显,导致500hPa强垂直上升运动,850hPa低空急流大量水汽的输送,使得低涡系统加强,有利对流性不稳定层结出现,对强降水极为有利。通过WRF控制试验和敏感性试验分析了高空急流变化的机制。结果表明:中国近海海温梯度变化对高空急流变化的影响并不显著,各层位势高度和风场的变化也不明显;但潜热释放对高空急流和各层位势高度和风场的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对温度异常场垂直剖面分析得出,潜热释放对整个对流层大气温度影响显著。潜热释放促使高空辐散和低空辐合运动加强,有利于高空急流入口区的形成。急流入口区右侧的抽吸作用,有利于潜热的释放,潜热释放使对流层高层位势高度增加,辐散作用进一步促进暖湿空气的上升,形成正反馈过程。急流-上升运动-潜热释放-急流的正反馈机制是201]年6月洪涝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
其他文献
<正>"2013中国钢琴音乐发展论坛"是由中国音乐学院和《钢琴艺术》杂志联合举办的首次关于中国钢琴音乐发展讨论的盛会,旨在"进一步开拓中国钢琴音乐演奏、创作、研究和教学等
快速城市化使原本以植被覆盖的地表被沥青、水泥等不透水地表所代替,改变了大气与地表的物质能量交换,加之人口增长和工业生产所排放的废热增多,城市热岛效应愈发显著,热环境
前不久,笔者收到了日本“滨松国际钢琴比赛”组委会的来信,信中表示,他们希望中国选手能够踊跃报名参加2015年11月在日本的比赛。因为2015年是国际钢琴比赛的大年,每逢五年一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