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研究萨拉·萨卡的相关著作我们发现,与其它生态社会主义学者不同,萨拉·萨卡生态社会主义理论是建立在详实的实证材料的基础之上所完成的。其核心观点是认为:不论是传统社会主义,还是基于经济理性的资本主义,就其实质来说都是工业社会的现代变种。以计划模式为主导的传统社会主义在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所衍生出的经济发展模式,从其诞生时起就面临着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对立,过度强调工业化所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化最终和新阶级的出现、社会道德的沦丧一并造成了苏联社会主义的崩溃。此外,萨拉·萨卡基于生态学视角,对基于自由市场的资本主义也进行了生态学批判,他着重分析了衍生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态治理方案——“生态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的虚幻性及其理论主张的现实矛盾,认为这种不涉及问题本质的局部调整方案带来的同样是在“自然极限”状态下的工业化生产模式,并且会像传统社会主义那样走向“死胡同”。在对资本主义和传统社会主义分析的基础上,萨拉·萨卡提出了变革资本主义制度,构建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设想。他主张从培育生态社会主义“新文化”入手,倡导“替代性进步观念”和“简单生活的新文化”,进行经济收缩和有计划、有秩序的撤退,在此基础上“重构”社会主义以实现可持续的目标。从而建立一个人——自然——社会和谐统一、有机共存,符合生态正义原则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萨拉·萨卡对传统社会主义的生态性批判和基于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的生态性批判,不仅丰富了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扩展了对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生态思想的研究视域,而且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本性原因,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非正义性和不可持续性。并且,他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状出发,指出中国极其具备走向生态社会主义的可能性。可以说,萨拉·萨卡从生态学批判的视角为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了信心。此外,萨拉·萨卡从道德伦理选择、生产调节选择、稳态经济模式选择这三大层面为我们描绘了生态社会主义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的美好画卷,为生活在人际冷漠和主客间对立的矛盾世界的人们带来了一丝光明和希望。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他的理论主张也有很多值得商榷之处,其生态社会主义构想具有很大程度的乌托邦色彩,这必然会使其陷入理论与实践无法统一的矛盾窘境。但即使是这样,他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对传统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生态学批判、以及对未来生态社会主义的设想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因此,不管从价值层面来看,还是从实践层面来看,研究萨拉·萨卡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