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合金—载抗菌肽KSL的骨结合研究

来源 :佳木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bscy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为进一步提高钛合金口腔种植体的植入成功率,本实验对钛合金种植体进行微弧氧化(Micro-arc Oxidation简称MAO),以硅烷作为中间偶联剂(Silane Coupling Agent简称SCA)进一步加载抗菌肽KSL,即形成MAO-SCA-KSL复合膜层,期望达到抗菌和促进骨生长的目的。研究方法:微弧氧化膜层的钛合金种植体(A组)、微弧氧化-硅烷复合膜层的钛合金种植体(B组)与微弧氧化-硅烷-抗菌肽KSL(抗菌肽浓度0.75mg/mL)复合膜层的钛合金种植体(C组)。将3组种植体分别植入家兔下颌骨中,随机标记分组后注射免疫荧光标记物,术后2周,4周,8周分别处死相应的家兔,CBCT观察、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酸性品红-亚甲基蓝染色等,检测种植体-骨界面结合情况,并进行扭力实验,进一步检测种植体-骨结合强度。结果分析:3组种植体-骨界面均未发生骨坏死或软组织化脓等感染现象。CBCT检查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种植体周围尤其是种植体-骨界面处的低密度影逐渐缩小,抗菌肽组的低密度影最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同一时间点内抗菌肽组荧光条带最宽、连续性最好、荧光强度最强;28-35天时抗菌肽组的新骨矿化沉积率(4.8±0.28μm/d)显著高于A(3.7±0.05μm/d)、B(3.9±0.15μm/d)两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表明种植体植入后8周3组均已有部分新生骨转化为成熟骨,抗菌肽组表现最为明显,且其植入后4周时种植体-骨界面处的Ca、P元素含量最高,抗菌肽组4周时成骨最活跃,即抗菌肽组能够促进早期成骨。酸性品红-亚甲基蓝染色结果表明抗菌肽组骨结合率(76.85%±4.0%)、明显高于MAO(42.39%±2.53%)和硅烷(47.29%±1.2%)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种植体植入后8周,抗菌肽组扭力值(53.75±1.41N·cm)高于MAO(26.87±1.16N·cm)和硅烷(39.30±0.74N·cm)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抗菌肽组种植体骨结合强度较好。结论:微弧氧化-硅烷-抗菌肽KSL复合膜层,具有更高的骨结合能力且骨结合时间明显缩短,能促进早期骨形成,并提高骨结合强度。
其他文献
介绍钢管砼梁柱节点局部的抗拉实验方法,并通过对5个柱-钢梁翼缘的节点局部构件实验现象的观察,介绍钢管砼柱-钢梁翼缘节点的屈服机理以及以屈服线理论为基础的局部抗拉全塑性强度
介绍了泵吸反循环和R-618钻进成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所采取的措施,探讨了这两种方法在成孔质量和效率方面的差异.
我国人均耕地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破坏已严重制约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指出高层住宅人均用地和土地前期开发成本为多层的1/2左右,为了高层住宅健康有序发展,建议建
墙体渗水是建筑工程中的质量通病之一,通过调查研究,针对墙体常见的渗水部位,分析了墙体产生渗水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近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出台的《黑龙江省破格晋升高级职称实施办法(试行)》提出,在我省工作的国有企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自由职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可不受学历、资历、论文等条件限制申报破格晋升高级职称,并不受所在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直接聘用兑现相应工资待遇。  直接晋升正高级职称。获得国家科學技术奖的主要完成人(前三人)以及取得本行业、本专业突破性重大创新成果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
为探讨肠造口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护负荷以及相关量表研究现状,本文阐述并分析在肠造口患者家庭照顾者生活质量评估过程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几种测量工具,以期引起相关人员对造口
读《国语·鲁语》,被季文子崇尚节俭并身体力行的精神所打动。  季文子(季孙行父)乃春秋时期鲁国的上卿大夫,掌握国政和统兵之权,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高权重之人。按照制度规定,季文子拥有自己的田邑,也拥有自己的车辆马匹。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却没有一个人穿绸缎衣裳,家里的马则只喂青草不喂粮食。  对于季文子的做法,朝中大臣仲孙颇不以为然,以讥讽的口气质问季文子:“你身为鲁国的正卿大夫,可你的妻子不穿丝
期刊
首先对三维回转体结构入水砰击问题进行仿真研究,并与文献中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从而验证仿真方法计算三维结构入水砰击问题的可行性;其次研究三维实船首部入水砰击过程,分析
学术界认为《文心雕龙》的主导思想是儒家的,长期以来占主流;20世纪80年代,一批学者渐渐发现《文心雕龙》中的道家成分并不少于儒家;更有学者认为《文心雕龙》的主导思想是佛
蕨类植物是一类很古老的植物类群,其系统发生信息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改变,因此重建其系统演化关系是蕨类植物学家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年来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