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永川分散式农宅户型平面调查与设计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_ja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加速和农民的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村住宅的建设及基础配套设施以及环境卫生都有了显著改善。而与农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农宅,在进行引导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农宅的户型平面不能很好地适应农民的生产生活需求,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出现了不符合农村居住特点的类城市别墅的农宅户型和集中上楼的居住方式。究其原因,主要是设计人员更多地从自身的城市生活经验以及城市居住的需求出发,设计农宅户型从而进行引导,忽略了农宅与农民生产生活的关系。据此,农宅户型的引导建设要建立在对于当地农宅的使用需求及现实状况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认知农民的生产生活需求与农宅的关系,学习当地农民自建农宅中的一些优点,同时对于其不合理的方面加以改进,进而对农宅户型进行合理的设计引导,从而提升农民的生活居住质量。传统的农宅主要是独门独户、接天接地的分散式,而且分散式农宅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仍然是农宅建设的主流,于是本论文选择典型分散式农宅户型平面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和设计研究。本文采用居住实态调查的方法,对选定的10个多样化的农村居民点进行调查,选定25个永川分散式农宅样本,从家庭人口、产业状况、空间组织特征及各个功能空间的实态做逐一统计分析和解析,解析农宅户型平面的共性和差异性及其原因。然后根据调研案例样本的户型来源对按照图集“自建”和按照图集“统建”的部分,着重进行与图集变化比对分析,从而尝试厘清永川当地农宅的功能空间需求以及当代发展趋势。然后,主要从政策要素、材料和建造技术、居住者三个角度对户型平面设计的限定进行探讨。居住者为户型设计的中心,主要对居住者的生产生活习惯进行辨析,从而为户型设计提供限定和指引。在设计实践部分,结合《重庆市永川区新农宅方案推广图集》进行户型设计探讨和解析。户型设计以适应农民不同的生产生活需求和符合当下的材料及建造技术为准则,共提供8种类型的户型平面,满足不同生活模式需求,在基础户型的基础上考虑其人数和产业不同时的可变性,提供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的户型平面。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重庆农村住房建造技术体系演变与现实技术策略研究》(51108474)支持。
其他文献
现代医院作为延续生命、保护健康的重要场所,其整体医疗环境正日益受到重视。“心理、生理、社会”综合医学模式下,人们也更关心自身生理与心理的健康,环境作为特殊的治疗手段日
生态产业园是在人类面临日益严峻的全球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压力下探寻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突破。生态产业园区遵从了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是实现
山水文化的载体有多种形式,包括山水诗文、山水画、园林、盆景等。本文认为系列题名景观是山水文化成熟的标志,是景观、诗、画的最终融合形式。西湖十景是系列题名景观的原型,并
本文通过对1979至2009年近三十年与建筑发展相关联的文化背景、相关事件、建筑图像的内在关系和影响的回顾与梳理,探求中国建筑文化三十年发展的内在轨迹和趋向。指出与1980
学位
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县级城镇发展中以经济效益、GDP为衡量标准的开发模式造成空间拓展中无序与混乱的现象,致使城市的发展成本急剧攀升。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城市空间拓
学位
从美国的拉斯维加斯到中国的上海,建筑形式的趋同化使得现代主义建筑无处不见,但它忽略了建筑的地域性:生态环境以及文化背景对建筑形式的影响。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加
学位
伴随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快速经济增长的,是城市地域空间的高速扩张,城市空间增长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城市空间增长的动力是由城市自然地理环境和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的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而昌平区作为北京市重要的远郊区之一,其城镇化历程与北京市中心城区关系密切。昌平区平原地区作为城镇化的重点地区,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学位
随着北京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的挤出效应及郊区交通的快速发展,形成郊区居住大盘越来越多。由于北京城郊大型居住区的不断建设,与之配套的大型社区商业中心的建设方兴未艾。北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