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8月,证监会颁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正式建立。独立董事的背景作为上市公司选聘独立董事的第一步,其在独立董事制度的建设及效用发挥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的通过会计变更手段进行财务信息操纵的现象也因相应监督管理机制的不完善而成为资本市场的一大顽疾。因此,本文立足于独立董事的不同背景,研究独立董事的背景与上市公司会计变更行为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弥补目前国内在这一方面的研究空白,得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本研究通过借鉴归纳国内外独立董事背景的相关文献,对独立董事制度产生背景、作用以及影响其作用有效性的因素进行深入了解。在探讨独立董事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哪些独立董事背景特征影响上市公司行为,以及这些特征变量如何影响公司的会计变更行为,即独立董事背景特征通过何种传导机制影响公司的会计变更,这是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大量参阅国内外研究文献可以看出,关于独立董事的背景分类非常繁复,年龄、学历、性别、教育背景等等都可以作为独立董事的背景,各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在这些背景因素里,有些只有较少人研究,有些很多学者都在研究;有些数据不全,有些数据齐全;还有一些背景因素是没有被充分挖掘的。在对独立董事背景的界定方面,本文将重点放在独立董事的专业背景和职业背景上,通过反复比较和斟酌,并充分考虑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中独立董事的专业和职业特征,最终将独立董事的背景分为会计类、法律类、技术类和离职的政府人士四个大类。在分析独立董事背景与上市公司会计变更关系时,本文提出了四个假设,分别的是:(1)会计专业背景的独立董事对会计变更程度具有负向作用;(2)法律专业背景的独立董事对会计变更程度具有负向作用;(3)技术类背景的独立董事对会计变更程度具有负向作用;(4)政府离职背景的独立董事对会计变更程度具有正向作用。在实证研究部分,收集沪市的上市公司2009-2011年的财务报告,并利用国泰安上市公司研究数据库,从其中查找关于独立董事聘任情况和任职人员,重点关注独立董事的专业和职业背景,将其背景归类到以上提到的四个大类中;统计各公司会计变更情况、是否有变更以及具体变更了哪些,将会计变更程度进行量化,用会计变更引起的当期净利润变化占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来衡量;建立回归模型,以四大类背景特征为自变量,以会计变更程度为因变量,将独立董事背景与会计变更两者定量化地联系起来,进行统计分析和实证检验,最后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会计专业背景的独立董事对会计变更行为具有抑制作用;(2)法律专业背景的独立董事对会计变更行为不具有抑制作用;(3)技术类背景的独立董事对会计变更行为具有抑制作用;(4)政府离职背景的独立董事对会计变更行为具有促进作用。在得出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本文针对实证研究的结果提出了加强我国独立董事的职权建设,适当赋予独立董事更多职权、进一步完善独立董事的内部结构调整,促进独立董事制度的结构优化,推进独立董事的实务化背景以及加强上市公司的信息透明度等建议。本文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没有充分挖掘独立董事的背景特征、没有考虑独立董事的声誉变量等。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对独立董事的背景做进一步细致全面的分类,以增加实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