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工程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同时也带来相应的监管难题:施工现场的监管复杂度增加,施工管理和监督力量明显不足,绿色建筑意识较弱。为了更好地改善这些问题,政府监管部门需要一种信息化的监管工具加以辅助,逐渐实现向差异化、精细化监督管理转型。这时市场上出现了用于工地建设监管的智慧监管系统,本文主要研究此类工地监管系统的效益,有助于促进相关项目决策科学化,并为以后类似的系统评价提供一套通用的评价体系和方法,从而促进企业的投资建设和规模化发展。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智慧监管系统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在提出问题并探索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分别从政府、运营企业、施工方以及社会的角度选取评价指标,构建适用于工地建设监管的效益评价模型,建立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综合效益评价体系。接下来,对工地建设监管项目用案例进行具体的效益评价,并针对监管系统运营企业制定改进措施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在构建监管系统效益评价模型时,首先借助绩效三棱镜方法,从各利益相关者(政府监督机构、监管系统运营企业、施工方企业、居民)的角度寻找用来效益评价的指标。并使用分析法将监管平台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初步划分为产品、财务、管理、环境和战略等5个层面和20个了指标。最后,为了使得指标体系既能保证评价质量又保持体系精简,即采用粗糙集对智慧监管系统进行属性约简,将20个子指标约减到17个。在进行效益评价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通过专家打分的方式获得评价指标的权重和评价效果。结合郑州市的城市建设监管项目进行案例分析,验证了效益评价模型的有效性。最后还给出了提高城市建设工地智慧监管系统效益的建议:打造模块化产品结构,重视绿色监管模块的价值,将数据势能转换为数据动能,逐步实现从“智慧监管”到“智慧工地”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