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利息收入与银行风险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面板门限模型的方法

来源 :南京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198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金融脱媒”现象日益凸显、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传统利差业务能带来的营业收入逐渐减少。为了维持商业银行的持续经营状态,商业银行开始寻求新的营业收入来源,开展非利息收入业务是商业银行面临金融市场改革下的应对措施。自21世纪初期开始,我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业务开始蓬勃发展,非利息收入业务发展的过程中会给商业银行风险带来怎样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实证分析来探究非利息收入与银行风险的关系。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学者关于非利息收入与银行风险影响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在总结的过程中找到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切入点。接下来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发展历程以及近几年来我国上市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比较。然后通过资产组合理论和协同效应理论论证了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能分散银行风险,紧接着又通过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证明非利息收入的风险分散作用会逐渐减小,根据以上理论初步证实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与银行风险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建立非利息收入与银行风险关系的面板门限模型,利用2007—2014年83家中国商业银行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得出了以下结论:(1)非利息收入与银行风险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关系,当非利息收入占比低于26.8%时,非利息收入占比的增加能够分散银行风险,而当非利息收入占比高于26.8%时,非利息收入占比的增加会加大银行风险。(2)非利息收入的组成部分与银行风险也存在非线性的关系。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低于13%时,银行风险会随其占比增加而增加,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高于13%时,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的增加具有风险分散效应。其他非利息收入占比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同样存在一个转折点,占比低于24.3%,其他非利息收入的增加能分散银行风险,占比高于24.3%,增加其他非利息收入占比,银行风险也会增大。(3)通过实证分析还可以发现,银行规模越大、资本充足率越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越强,而不良贷款率的上升则会让银行风险增加。最后本文依据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发展现状和实证分析的结果,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非利息收入业务,控制非利息收入业务发展过程中的风险提出了建议。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使得各产业不断创新、升级。作为服务业也逐渐成为一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力量,特别是新型服务业作为服务业新增长点已成为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东北地区发展新型服务业具有一定的区域优势,但是,在发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不少,例如:观念陈旧,对服务业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缺少有针对性的发展新型服务业的相关政策;服务业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之间结构问题突出;对新型服务业发展投入不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