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多任务学习在PM2.5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galc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气质量预测是当前环境可持续领域研究的热点与难点,特别是PM2.5预测对居民健康与公共出行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政府为推动环境精细化管理,部署了大量微环境质量监测站点,形成了密集的网格化微监测站点场景。目前对于PM2.5预测的研究主要是对于国基站这种稀疏型站点,缺乏对密集型站点场景下的研究。对密集型站点场景中的PM2.5预测研究,可以助力政府推动区域精细化管理。相比稀疏型站点,密集型站点场景中站点空间联系紧密,邻近站点具有相似的时空特征,为深度学习与多任务学习等新兴人工智能方法在PM2.5预测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以兰州市为例,以359个密集型微监测站点场景为研究对象,探索密集型站点场景内的PM2.5预测方法。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密集型站点中PM2.5预测方法研究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PM2.5预测方法在密集型场景中的整体预测体系方法,分析了可供选择的应用模型,给出了模型训练与评价的方法,为后续章节的研究工作建立基础。(2)针对现有PM2.5预测方法无法满足密集型站点应用要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密集型站点的PM2.5混合预测模型CNN-GRU-FC,并在兰州市三个区域随机选取的三个站点进行应用分析。实验将该模型与DNN、SVM、CNN、GRU、CNN-GRU分别对t+1时刻的PM2.5预测进行比较。与其他模型相比,该模型在三个站点的评价指标MAE和RMSE中均最低,以CNN为基准作对比,该模型在三个站点的整体预测中评价指标MAE值和RMSE值分别提高了31.94%和24.93%。(3)针对混合模型CNN-GRU-FC复杂度高、训练参数量大,同时仅对单个任务进行学习,在挖掘空间特征能力方面仍有缺陷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多任务学习的PM2.5预测模型MTD-CNN-GRU,它能借助其他辅助任务一起学习,在与CNN-GRU-FC相同的建模应用条件下,实验将该模型与CNN、GRU、CNNGRU分别对t+1与t+4时刻的PM2.5进行比较。与其他模型相比,该模型在三个站点t+1与t+4时刻的评价指标MAE和RMSE中均最低,同样与CNN为基准作对比,该模型在三个站点的整体预测t+1时刻中评价指标MAE值和RMSE值分别提高了39.51%和28.52%。
其他文献
在教学中引入Mastercam软件,减少了数控编程的数学计算,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激发了学生对数控加工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在数控加工中的实际操作能力。
目的:研究超声诊断仪系统接地的现状和改进的必要性。分析TT型、TN-C型和TN-S型系统接地的优缺点及其差别。方法:对TT型系统接地,用1根保护零线(PE)将工作接地线与保护接地线连接
目的:总结X线方舱在抗震救灾中的使用经验,提出改进建议。方法:介绍了X线方舱的组成、性能优势,通过分析抗震救灾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与改进建议。结果:确保了抗震救
蒙特利尔是加拿大的第二大城市,一百多条公共汽车线路与地铁、城铁构成了一张完善的、无逢连接的城市交通网络,有效地解决了这座城市300万居民的出行问题。
唐代是文人谐谑趣味发展的重要阶段,它承袭了魏晋南北朝的嘲谑之风又对唐以后的幽默诙谐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唐人笔记中的谐谑故事作为唐代最能体现和传播这种趣味的载体,大量记载了唐人在政治、生活、文学等领域里的戏谑言行。唐人谐谑或显用世之心、或为破愁解颐、或逞文学之才。其谐谑方式效法先唐又大加创新,唐人常能抓住一切可制笑的素材,在体物、文字和逻辑上极尽其能加以雕琢,博得众人一乐。形貌、性格、姓名、官职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