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外学者较一致地认为,儿童期心理虐待与攻击行为的关系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甚至是成年后都是密不可分的,且儿童期心理虐待的程度和频率都能够较好地预测成年后的攻击行为。所以,儿童期心理虐待被广泛并较一致地与攻击行为的发展联系起来。儿童期心理虐待会通过个体对特定经历的不同解释、特有的情感与认知方式来间接地影响成年期的攻击行为。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当代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经历和攻击行为的现状,探讨道德推脱和情绪调节在心理虐待对攻击行为的影响之间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儿童期心理虐待量表、攻击行为量表、道德推脱量表和情绪调节量表,对来自黑龙江省的7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大学生群体中,儿童期心理虐待处于较低水平,只有1.25%的大学生在儿童期遭受过不同程度的情感虐待;其中男生在儿童期心理虐待的得分上显著高于女生得分。2.大学生在攻击行为问卷的得分服从正态分布,即大学生的攻击行为处于中等水平;但在专业、性别与生源地等方面无显著差异。3.儿童期受到心理虐待的程度越深,就越易引发个体成年后的攻击行为,且儿童期心理虐待对道德推脱水平和不同的情绪调节习惯有很好的预测作用。4.大学生心理虐待、道德推脱和情绪调节对攻击行为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5.道德推脱和情绪调节在儿童期心理虐待和攻击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