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测定褐飞虱类酵母共生菌不同抗性菌株对不同浓度吡虫啉的敏感性的基础上,通过筛选褐飞虱类酵母共生菌菌体蛋白质的最佳提取方法,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了褐飞虱类酵母共生菌在吡虫啉胁迫下的蛋白质表达谱变化以及差异蛋白质的功能分析,并推测出类酵母共生菌在褐飞虱对吡虫啉抗性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其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比较褐飞虱类酵母共生菌不同抗性菌株在含不同浓度(500mg/L、1000mg/L、2000mg/L)吡虫啉的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数和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量差异,发现驯化后的抗性菌株在长期低温保存中对吡虫啉的抗性有所下降,但仍保持较高抗性水平。确定了28℃,180r/min下培养72h方能收集到适量的不同抗性菌株的菌丝体,可用于蛋白质提取和双向电泳分析。 (2)在明确超声波破碎法是褐飞虱类酵母共生菌菌体蛋白质最佳提取方法的基础上,利用2-D电泳和图像分析方法研究了褐飞虱类酵母共生菌抗吡虫啉菌株和敏感菌株在吡虫啉胁迫下的蛋白表达谱。结果表明,敏感菌株与其500mg/L吡虫啉处理菌株相匹配的蛋白点为1063个,有150个显著性差异蛋白点。敏感菌株与抗性菌株相匹配的蛋白点为1142个,有33个显著性差异蛋白点。抗性菌株与其500mg/L吡虫啉处理菌株相匹配的蛋白点为987个,有134个显著性差异蛋白点。抗性菌株与其2000mg/L吡虫啉处理的菌株相匹配的蛋白点为1079个,有97个显著性差异蛋白点。研究结果阐明了褐飞虱类酵母共生菌在吡虫啉胁迫下的蛋白质表达谱及其变化规律。 (3)采用胶内酶解、质谱技术及网络数据库鉴定了表达量差异2倍以上的蛋白点70个,其中55个蛋白点成功鉴定。利用国际蛋白质数据库,预测这些蛋白质的可能功能,涉及到合成与代谢、细胞抗逆与防御、信号传导、转录和翻译、膜及运输、调控作用、解毒作用及未知功能蛋白等功能类别。经过分析推测出褐飞虱共生菌中与抗药性相关的蛋白质可能有细胞色素P450、乙酰辅酶A脱氢酶和细胞色素C过氧化物酶等。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分析基因功能,筛选与杀虫剂解毒/降解相关的关键调控蛋白提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