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当今世界亟待解决的十大问题之一,反贫困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一项历史任务。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作为一种典型的产业扶贫形式[1],旅游扶贫和众多扶贫方式相比优势凸显,其市场优势强大、产业活力迸发、造血功能强劲、带动效应巨大[2],已成为旅游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3],在我国扶贫开发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随着我国农村地区贫困性质由区域性、整体性向局部和个体性转变[4]我国扶贫战略由“传统扶贫”转向“精准扶贫”。传统旅游扶贫受到扶贫大背景的影响,决策者更多的关注区域层面的扶贫绩效,贫困人口的利益长期被忽视,导致旅游扶贫成效不明显[5]。与传统旅游扶贫方式不同,旅游精准扶贫重点在“精准”二字,重点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脱贫是项系统工程,内外兼顾才持续有效。从实施效果来看,农户的参与广泛度不够是客观事实[6],贫困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不足是旅游扶贫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之一。如何将精准扶贫的理念有效运用到旅游扶贫实践之中?旅游精准扶贫方式如何影响社区参与行为的发生?如何实现贫困人口受益?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实践和学理问题。为了明晰上述疑问,本研究以湖北省保康县格栏坪村为研究案例地,主要完成以下工作:1.在文献梳理和10人的深度访谈基础上,初步建构精准扶贫与乡村旅游地居民社区参与的互动关联模型,提出了相关研究假设,并就此分析了社区参与影响因素对参与行为之间的影响关系,考察了精准扶贫评价对社区参与的影响因素与社区参与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2.参考已有成熟测量量表,结合实地调研结果,设计了本研究测量量表。笔者多次前往格栏坪村调研,针对当地贫困户发放问卷,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来检验测量量表的科学性,修正后的模型拟合指标均达到理想值。正式模型由社区参与能力、社区参与感知、社区参与意愿、社区参与行为及精准扶贫评价构成。3.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揭示精准扶贫对社区参与的影响规律,并从假设检验结果找到案例地影响社区参与的关键性因素。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提出旅游精准扶贫的对策,以期为管理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并试图促进当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本文结论如下:1.社区参与感知对参与意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参与能力对参与感知存在显著正向影响。2.社区参与感知对社区参与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参与能力对社区参与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社区参与意愿对社区参与影响不显著。3.调节作用的检验结果表明:精准扶贫评价对参与意愿影响社区参与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精准扶贫评价对参与感知影响社区参与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精准扶贫评价对参与能力影响社区参与无正向调节作用。本研究尝试性的贡献如下:1.提出了精准扶贫与乡村旅游地居民社区参与的互动关联模型,丰富了学界对旅游精准扶贫研究的相关研究。2.分析得出案例地影响社区参与的关键性因素,为当地旅游精准扶贫开发提供管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