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国的城市绿地系统建设逐渐受到公众关注与政府部门重视。近几年,城市洪涝灾害频发,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城市绿地对于城市防灾功能的思考。2014年11月,我国提出了构建海绵城市体系——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这是在结合外国实践经验与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对城市健康发展模式的积极探讨。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与传统城市雨洪管理模式相比,两者在建设目标、构建载体及技术措施上均有差异性。海绵城市体系以城市绿地系统为重要载体,海绵城市体系的确定以城市绿地系统为主要依据,同时海绵城市体系的规划结果又对城市绿地系统提出更全面的要求,两者虽然在规划过程中可相互指导,但是在结构布局上仍存在差异。城市绿地系统在海绵城市体系中担任辅助角色,不同类型的城市绿地在海绵城市体系中可承担不同的功能,在海绵城市体系指导下的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应合理地控制建设方向与建设强度。现阶段,在积极探索海绵城市体系构建的浪潮之中,保持对海绵城市体系的理性认知既是平衡城市建设与自然水文相互适应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避免海绵城市体系盲目地运动式发展的充分条件,同时有利于促进城市人居环境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以眉山市洪雅县中心城区绿地系统为研究对象,在现有遥感图像、实地调研等现状资料基础上,运用GIS软件等工具从绿地构成、指标体系、建设形式、地质水文结构等对研究区进行绿地系统现状分析,并针对洪雅县中心城区当前问题,结合生态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提出洪雅县中心城区绿地系统优化方法及绿地具体建设形式,为建设“海绵洪雅”提出发展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价值主要有以下几点:(1)提出将绿视率作为城市绿地评价指标,完善城市绿地指标体系。目前我国城市绿地指标主要从人均绿地、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等指标进行考察,对于人体感观方面的绿地指标未做要求,本文提出将绿视率作为城市绿地建设考核指标,从绿量、视觉感观等方面完善城市绿地指标体系。(2)针对城市水系、地质构造提出城市绿地空间布局。洪雅县水系资源丰富,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未与城市水系、地质构成等充分结合,体现海绵城市建设需求。本文对洪雅县地质构成、城市水系进行重点分析,通过GIS软件对洪雅城市生态敏感性进行分析,得出适宜洪雅县中心城区绿地建设布局结构。通过城市水系与地质构造分析,确定洪雅县中心城区哪些地区适宜建设蓄水公园,哪些地区适宜建设生态游憩公园,为洪雅县中心城区生态安全格局及城市绿地空间布局研究提供重要依据。(3)提出洪雅县城市绿地具体建设形式。本文结合洪雅县城市绿地建设现状,提出适宜洪雅县城市各类绿地具体建设形式,重点对公园绿地、道路附属绿地、居住及商业附属绿地提出建设要求,契合洪雅县海绵城市建设,打造宜居、生态、海绵洪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