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已知的世界》(2003)是美国黑人作家爱德华·琼斯(1950-)的代表作。小说通过描写美国内战前黑人奴隶主的故事,以令人震惊的方式再现了美国历史上蓄奴制问题的复杂性,触及了黑人历史上最为敏感的一页。与许多传统的黑人文学作品不同,这部小说不再侧重描写黑人与白人的二元对立以及黑人如何为自由与尊严而斗争,而着重于展现奴隶制的复杂以及非人道德制度下,不同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矛盾的人性。该小说荣获2004年普利策小说奖及2005年都柏林文学奖。鉴于小说中涉及多种角色,本文循着角色发展的基本脉络“角色期望—角色认知—角色扮演”探究《已知的世界》中的角色现象,呈现社会力量对角色的影响以及角色在社会场域中的真实图景,并透视其背后所存在的社会控制机制。本论文由导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正文分为四章。导论简要介绍爱德华·P·琼斯的生活经历和主要作品、小说《已知的世界》的主要情节以及国内外学者对《已知的世界》的学术研究成果,随后指出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第一章对角色理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主要包括角色理论的来源、发展过程、理论流派以及论文中所用到的重要概念。角色期望是形成社会结构与角色行为之间的桥梁,是角色扮演者的巨大动力。角色认知对个体的角色扮演有指导和调整的作用。社会中的角色扮演者会按照角色期望及自己对角色的认知进行一系列的角色行为。而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角色扮演者会遇到不同的角色冲突。第二章分析角色期待,包括角色外期待和角色的自我期待。角色外期待体现在社会层面和个体交流互动层面。在《已知的世界》中,社会试图在广义上通过社会规范及惩罚体制维护白人的优越性;而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扮演控制性角色的白人或黑人奴隶主会传递他们在特定情景下对不同角色的具体期待。社会和个体共同作用,维护奴隶制。另外,白人、黑人奴隶主、以及黑奴对如何扮演自己的角色也持有一定的自我期待。这些自我期待在反映了他们内心的诉求的同时,更暗示了奴隶制社会中不可避免的矛盾和冲突。第三章探讨不同类型的角色认知:积极型认知、顺从型认知和反抗型认知。黑人亨利和白人罗宾斯积极地学习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奴隶主,他们对“主人”角色的积极认知加深了奴隶制社会对黑人的迫害。自由黑人奥古斯特和治安官斯奇冯顿服从社会准则及期待,但却没有摆脱悲剧的命运。黑奴爱丽斯和监工摩西拒绝按照社会期待来认知“奴隶”这一角色,打破了奴隶制社会的秩序。第四章剖析不同类型的角色冲突。由于不同的角色期望和角色认知,个体在扮演角色的时候会遭遇冲突。不同的角色发出者对亨利和卡尔多尼亚相反的角色期待使他们产生了角色外冲突。而他们最终选择成为奴隶主,突显了奴隶制对黑人的同化。罗宾斯和奥古斯特同时扮演角色期待完全相反的两种角色,这种角色间冲突使奴隶制社会中人性的复杂和矛盾被体现的淋漓尽致。角色与自我的冲突表现在摩西和斯奇冯顿身上。畸形的社会体制使他们不得不扮演与自我价值观相悖的角色。由此可见,白人奴隶主、自由黑人、黑人奴隶主、白人治安官和黑人奴隶都面临角色冲突。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已知的世界》不仅探索了一个人如何成为压迫他的同类的社会机制的一部分,更展现了奴隶制社会中所有人人性中的复杂和矛盾。奴隶制社会企图从根本上控制黑人,却给包括白人在内的每一个人带来了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