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介质—半导体复合纳米结构光波导分束器设计和制备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pe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集成光子芯片而言,微小型的光学部件是必要的基础元件。分束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光学元件,并经常被使用在光信息处理,光学计算,全息摄影和计量学中。表面等离激元(surface plasmons,SPs)——由电磁辐射激发的金属表面的自由电子的集体连续振荡所形成的电磁波,具有一系列的光学特性,例如对光的超强限域性,电磁场增强特性,对光的偏振敏感性等。因此低维的贵金属纳米结构,例如纳米颗粒,纳米线和纳米薄膜,在众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其中包括表面增强光谱,光化学传感,光信息处理等。但是由于金属本身所固有的内在损耗很大,单纯地依靠表面等离激元来传递光学信号似乎并不是一个理想的选择。而低维的半导体纳米结构由于其特殊的光学性质和在纳/微米级光学器件中潜在的应用前景而成为装配紧凑型光学元件的重要的结构单元。尤其是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合成的一维的纳米线和纳米带,具有良好的单晶结构,高折射率和大的光学非线性性等特殊性质,为实现在亚波长的尺度上限域和波导光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利用低维半导体纳米材料内的波导光与低维金属纳米材料耦合产生表面等离激元的作用或许能产生新颖或者更丰富的光学效应,为制备具有更优良性能的光学元件开辟新的道路。当然,一些将半导体纳米材料与金属纳米颗粒相结合的混合纳米结构已经被一些科研人员所制备出来,但是关于结合一维半导体材料和金属纳米颗粒的光波导分束器却还未见报道。因此,我们设计和制备了一种基于新型的类似于三明治纳米结构的金属-电介质-半导体复合纳米结构,实现了通过金属纳米颗粒调制半导体纳米带中波导光的功能。1.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生长出高质量的硫化镉(Cd S)纳米带,将生长的Cd S纳米带分散在刻有数字标记的Si O2/Si衬底上,随后用原子层沉积法在样品表面镀一层Hf O2层,再用电子束曝光(EBL)在样品表面制备一定尺寸的金纳米圆盘阵列,光学测试结果表明这种复合纳米结构使得Cd S纳米带中的波导光在纳米带的端部出射时被分裂成多个光点,且出射光点的数量可由这种复合纳米结构的尺寸和结构参数来控制。2.用基于有限元方法的数值模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进行了一系列相应的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Cd S纳米带中的波导光激发纳米带上方的金纳米圆盘阵列产生局域表面等离激元,由于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具有较大的欧姆损耗,因此金纳米圆盘阵列下方的波导光被减弱,从而使得纳米带中的波导光相当于沿着被金纳米圆盘分开的狭缝传播形成多个波导光束,当这些被分裂的波导光束传播至没有金纳米圆盘覆盖的空白纳米带区域时,由于多光束之间的干涉效应,波导光可以进一步被调制,最终在纳米带端部以多个光点的形式出射,出射光点的数目与实验很好地符合。
其他文献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是一种新型绿色照明光源,因具有高亮度、低能耗、长寿命等优点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LED芯片的内量子效率已经达到90%以上,但外
本文主要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低压电器中继电器的应用探究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电气工程发展现状为主要依据,从继电器的相关原理、继电器的常见类型与选用条件、电气工程
硅是最常用的半导体材料,经切割加工之后的硅片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板和集成电路芯片领域。电火花线切割是利用高压脉冲放电蚀除工件材料的一种非接触加工方法,因此非常适合
在传统的激光腔中,散射和无序结构是无法避免的,虽然不利于激光的产生,但是却可以实现随机激光。传统随机激光的高激光阈值和无方向性限制了其应用。与传统随机介质相比,光纤
ZnO量子点既具有ZnO体材料本身的优点,如宽带隙(3.37 e V)、室温下有大的激子束缚能(60 me V),又有大的比表面积和明显的量子尺寸效应等特点,是制备新型紫外光电器件的理想材
国内化学氧自救器的生氧药剂普遍采用超氧化钾(KO2),其装药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产品的防护性能,为此从理论和试验方法上对装药量与防护时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傅里叶变换是一种对时频域信号进行分析的变换方法,具有简单、直观等特点,在信号分析领域中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宽带信号进行处理的需求日益增加,
据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我国生产汽车已经超过400万辆.汽车市场规模已居世界的第四.
太赫兹波因其在雷达探测、医学成像、天体观测等前沿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近年来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659.5nm/669nm双波长激光器可作为差频方法实现太赫兹光源的良好的
在无线通信技术发展初期,各国无线频谱管理组织为了防止用户在使用频谱过程中相互干扰,多采用固定频谱分配方式。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可被用来分配的空闲频段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