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中词频和分布对初中生词汇习得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影响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sophia_d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版课程标准中指出,从小学到高中应分别掌握二级、五级及七级词汇,由此看来,学生应尽可能地掌握众多新课标词汇的多个词义。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前提,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在众多语言输入中教材绝对享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此意义上来说,教材是否能给学生提供较好机会去拓宽词汇广度和加深词汇深度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学者们做了大量二语词汇习得研究,研究表明频率和分布对词汇习得有着积极影响。然而在众多研究中,鲜有研究教材中的频率和分布是如何影响学生词汇习得的。考虑到前人研究的不足,本研究以92个课标词汇为测试词,探究《Go for it》中的这些词的频率和分布对167名八年级初中生课标词汇习得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影响。本研究旨在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被试对课标词汇在广度和深度上习得情况如何?(2)输入频率和分布对学生词汇习得在广度上有何影响?(3)输入频率和分布对学生词汇习得在深度上有何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词汇广度上,51%的被试从形意关联的角度来看已经习得了新课标要求词汇。习得最差的词汇仅仅被1%的学生习得,而习得率最高的词汇习得率则为百分之百。在词汇深度上,每个测试词的2个测试词义中学生平均能掌握0.43个词义。对于习得情况最好的多义词,学生也平均只习得1.04个词义。(2)输入频率和分布与学生对课标词汇在广度上的习得率都显著相关。(3)输入频率和分布与学生对课标词汇在深度上的习得率都不呈显著相关,然而若将所测单词的不同词义分开单独分析,不同词义的习得率和这些词义在教材中的出现频率和分布的单元数是显著相关的。进一步分析显示仅有3个测试词在教材中涉及到2个测试词义,大部分测试词义未在教材中出现。(4)只是用教材中的输入频率和分布来解释学生对课标词汇在广度和深度上的习得是完全不够的。有些单词或词义在教材中出现次数很少却有较高的习得率,这很大程度是因为所测单词既有二级词汇也有五级词汇,教师的课堂授课和学生自学对词汇习得的积极作用,以及单词表和测试过程中语境的帮助。与此相对,有些单词或词义词频高分布广但却没被学生习得。其中一大原因是高频并不代表高分布,此外,凸显性不够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此类情形。基于本研究的实证结果,笔者建议教材编写者和教师都应当重视教材中课标词汇的词频和分布,确保词汇能够更加合理地复现。
其他文献
2016年7月,公安部批准了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根据社会公共安全产品计量保障的需要,由神盾计量校准中心建立,获国家质检总局行政许可的22套公安部门最高计量标准,在公安机关内部开展
根据城市化的进展速度我们可以将西安的城市化划分为三个阶段:(1)1961—1990 年,此阶段为城市化缓慢发展期。(2)1991—2004 年,此阶段为城市化发展相对迅速期。(3)2004 年以后为西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款X波段硅基异构多层封装电路,采用MEMS半导体工艺实现,集成了低噪声放大器、限幅器、均衡器和电源调制等多种芯片。在8~12GHz頻带内,接收噪声≤1.5dB,接收增益典型值为21dB,耐功率达到10W,体积为8.3mm×4.3mm×1.3mm。该电路采用新颖的三维封装形式,具有覆盖频带宽、封装体积小、易使用等优点,可用于接收机前端,简化用户装配,降低调试难度。  关键词:硅基;
1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由中国安全技术防范认证中心(以下简称CSP)公布的公共安全产品认证(以下简称“GA认证”)目录,并经认证合格产品所使用的中国公共安全产品认证标志(以下
在针对职业院校开展德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微课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别从教学针对性,教学模式,课堂情境和教师素养三个方面探究职业院校在开展德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如
发现式教学方法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主体作用能否发挥起了重大作用,本文将以《罗斯福新政》为例,阐述在教学问题设置中如何做到要有指向性、具有广度和深度同时带有启发性来逐
应用SolidWorks建立排土机底盘的三维模型,将模型导入ADAMS中,利用ADAMS/Vibration振动分析模块对模型进行振动仿真分析,得到系统的振动特性,从而规避系统的共振频率,或者通
目的:研究分析硝酸甘油与小剂量多巴胺用于肺心病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0例肺心病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主要
纵坡是泥石流排导槽设计重要参数之一。通过试验研究,对2组粒径级配,8种不同容重的泥石流在排导槽内运动最小纵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粒径小于0.05mm的泥流可以在很小排导坡度下
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物理课程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的论证能力可视为科学素养的关键能力之一。而科学教师是论证式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