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定语类“者”字结构研究

来源 :赣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mf6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者”字结构用途丰富。本文所要探讨的是专门用作定语的“者”字结构,“者”是用作名词中心语的修饰性或限定性成分,它的位置可以放在中心语的前面,也可以位于其后。相比于先秦,汉代语言有了较大的变化,定语类“者”字结构的用法更加复杂,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这些新的形式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根据汉代的实际使用情况,我们将用作定语的“者”字结构划分为“NP·(之)·VP/AP者”和“VP/AP者·NP”两大类。另外,从地域角度将汉代地域划分为政治经济中心的中东部,吴楚文化为代表的南部以及人口稀少战乱频繁的西北部三个部分,选取三地的代表性传世著作和出土文献。具体为,中东部选取《史记》、《汉书》和《盐铁论》;南部选取《论衡》、马王堆汉墓帛书和张家山汉简;西北部选取敦煌汉简、居延汉简和额济南汉简。调查出该结构在三地域的出现频率及类型变化情况,再将三地域的使用特点进行比较归纳。最后,总结“者”字结构在汉代的时代特点。调查结果显示,西北部出现了“NP·VP者”和“VP者·NP”两种用法,结构类型较为简单且用例不多,敦煌汉简仅三句,居延十一句,额济纳两句。中东部的文献中,各类型均有出现,句式变换丰富,如《史记》出现了两百多符合要求的句子。南部除《论衡》中“者”字结构用例较多,约七十句外,其他两部文献中符合要求的结构很少。总体可以看出,“者”字结构在汉代使用中东部出现最多,南部次之,西北部最少。结合各界学者的分析,我们认为这与汉代三地域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另外,文体的选择也会影响调查的结果,如传世类著作由于篇幅较长,“者”字使用的频率自然会高一些,而出土文献由于内容、篇幅和记载者个人语言水平的限制,“者”字结构的类型变化情况自然是有限的。针对汉代出现的中心语位于定语之后的新用法,有的学者认为这和量词的语序变化有关,有的学者认为这是受到了“大名冠小名”组合方式变化的影响,但无论是哪种原因,我们都认为是汉代新兴词序组合方式的变化对句法结构的使用产生了影响,即词语使用顺序的变换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者”字结构用法的变化。随着时代的演变,这种新兴的句法结构也与近现代汉语中心语和定语搭配的用法渐趋一致。
其他文献
通过实验观察,外气能够显著促进幼苗生长:子叶展开速度加快,出苗整齐一致,以辐射10min的处理效果最佳,植株5天后的高度比对照高122.3%;7天后干重高于对照20.6%;8天后子叶的硝
本文借助泛函给出了Banach空间K-一致光滑的一个等价条件,在此基础上证明了K-一致光滑性与K-一致凸性是对偶性质。作为其应用,还得到了K-一致光滑空间的一些性质。
本文对学习型组织产生的时代背景、学习型组织的内容以及'五项修炼'的含义作以介绍,目的是为我们创建各级各类学习型组织的活动提供概念上的澄清和理解。
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新型随钻录井电阻率探头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仪器测量信号动态范围较大,探测深度浅,受井眼影响小,能够较准确测得泥浆电阻率,实时反映储集层信息。
磁性多层膜层间交换耦合理论李伯臧,杨国林,李列明,蒲富恪(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100080,北京)关键词磁性多层膜;交换作用;层间耦合一方面由于准确到原子尺度上的制膜技术和结构分析技术的发
目前,高校两课教学普遍存在着实效性不强的现状,高校教师必须在对两课教学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大胆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适应新时期高校两课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血管成像技术(OCTA)观察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视网膜血流的特征,并探讨血流因素在APACG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横断面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我院确诊的有单侧眼发作病史的APACG患者30人60眼(包括急性发作组30眼,临床前期组30眼)和健康志愿者30人30眼(健康对照组),按入组标准进行两组病例对照研究:急性发作眼30眼和对侧临床前期组30眼的对照、临床前期
目前,关于氟污染的水体处理方法有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吸附法等。这些方法中,吸附法是最受研究者关注的热点方法之一。本文综述了吸附剂种类、吸附剂除氟机理、影响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