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提升学生媒介素养的策略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zujn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处理媒介的能力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所必备的基本素养。媒介素养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也有重要意义。十多年来,国内媒介素养快速发展,引发了较为广泛的关注。五花八门的媒介信息对于未具备健全心理机制的初中学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媒介成为初中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了解社会、人际交往、道德养成的重要渠道的同时,也带来诸多消极影响,青少年容易在复杂的媒介世界迷失自我,受不良信息的影响引发行为失范。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承担着提升学生媒介素养的重要职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要顺应时代发展与课改要求,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日常教学。首先阐述了初中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概念,并从传播学、教育学和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初中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依据,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初中生成长的素养要求阐述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媒介素养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媒介素养也有利于道德与法治课德育目标的达成,并帮助初中生适应信息化社会;其次,通过对初中生媒介素养现状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媒介素养的调查,分析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媒介素养教育缺失的原因主要有媒介素养教育防御心态的影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媒介素养教育能力欠缺、道德与法治课媒介素养教育评价标准单一、学生自身媒介教育能力不强等;最后,提出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提升学生媒介素养的对策,要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媒介素养教育能力,如转变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观念、参与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培训;还需强化学生自我教育,激发初中生媒介素养教育的自我学习意识、强化初中生媒介素养教育的自我教育能力、拓展初中生媒介素养教育的自我教育途径;确保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媒介素养教育实施的有效性,则需要明确媒介素养教育目标,根据时代要求挖掘教材中的媒介素养教育内容,创新媒介素养教育教学手段,构筑媒介素养教育教学评价指标。
其他文献
以枳砧兴津温州蜜柑和椪柑成年树为试材,进行施用氯化铵与等氮量尿素的对比试验。连续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每年株施氯化铵1.5公斤(含氯量约1000克),与等氮量尿素的肥效相当,且
教师的教育变革力是教师通过自身的变革言行带动周围社群形成共同的使命感、愿景、行动的一种影响力与推动力,它有助于定向师范生在农村教育环境中实现国家期待与自我价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