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东传日本的黄檗书风研究——以“黄檗三笔”为中心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55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术界对黄檗学的研究大致分为两个范畴:广义范畴以黄檗希运为中心展开的“以心传心”黄檗禅学,与前期临济宗的研究;狭义范畴则是以明清之际隐元东渡日本,创建黄檗宗为中心展开的研究,后者是本文展开研究的范畴之所在。黄檗宗的国内外研究大部分停留在宗教、哲学以及社会学领域,而对其禅余艺文涉猎不多,黄檗书风的研究更是微乎其微,本论文的研究可谓填补国内研究此领域的空白。笔者对黄檗书法有多年的收藏积累,论文的撰写是随着我的收藏爱好而展开的。收藏之初出于对藏品负责的态度,从日本购置了大量与之相关的书籍资料,包括隐元等人的年谱、语录等部分古籍善本。对藏品的认知从开始的相对感性慢慢转向理性,真伪判定也尽力做到客观对待。作品的真伪初步鉴定可以通过印章、风格、笔墨、形式等“信息”相似度比对来解决,这一点取决于相关资料收集的丰富程度。而真正意义上的鉴藏是一个综合性审视,需要具备问题意识和思辨能力,也因此构成了撰写此文的初衷。笔者对以“黄檗三笔”为中心的黄檗墨迹进行了收集整理。包括专业收藏机构、个人收藏,以及相关出版物及图录等,作品总量计2841件。通过梳理:隐元作品共586件,初步认定真迹作品369件,其中有纪年作品234件,无纪年作品135件;木庵作品共530件,初步认定真迹作品404件,其中有纪年作品165件,无纪年作品239件;即非作品共232件,初步认定真迹作品164件,其中有纪年作品44件,无纪年作品120件。初步认定的真迹,皆附录文后。研究认为,隐元、木庵、即非并称为“黄檗三笔”,以温雅淡然的文人气息与恢廓圆融的禅僧气魄凸显于“墨迹”禅林。禅宗“墨迹”的审美,有外在的形式之美,又有“意象”内涵。“一圆相”代表了黄檗禅林书风的书写范式,又有其意象的表达。以“黄檗三笔”为代表的黄檗僧侣讲求书理契禅义,诗禅通书禅,从“文字禅”发展到“翰墨禅”,无疑对“墨迹”的进一步拓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黄檗禅林墨迹带动下的黄檗书风,东传日本促成了“唐样”书法的形成,其影响自日本江户时期绵延至明治时期,在日本书法史上形成深远的影响。
其他文献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是免疫细胞表面表达一种免疫抑制分子,与肿瘤细胞表面表达的程序性死亡蛋白受体1(PD-L1)相互作用形成PD-1/PD-L1免疫检查点途径。这一途径的激活会导致肿瘤发生免疫逃逸,促使疾病发展。基于PD-1免疫疗法就是通过使用PD-1抑制剂阻断PD-1与PD-L1之间的免疫抑制通路,激活机体免疫,进而杀灭肿瘤细胞,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PD-1抑制剂已成为目前临床中用于治疗
学位
泥玩具是根植于我国传统文化沃壤之中,并随社会进步和人类开化而不断演进的民俗艺术。而黄河流域的泥玩具发端于中华文明形成之初,在中华文明产生的主要发祥地延传。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赓续,其逐渐演化为具有浓烈醇厚、质朴真实特征,具有启蒙益智、赏玩教化等功用的民间儿童玩具。作为一种具有原始性的民俗艺术,黄河流域泥玩具受人类早期蒙昧时代认知理念的影响,汇聚了先民从自然崇拜中积淀的特殊生存智慧和生命理念。作为一种
学位
明末清初所处的16至17世纪是一个世界发生剧变的时代,在地理大发现的影响下,商业贸易和长距离移民开始让人类社会逐渐走向全球化。亚洲的陶瓷业,尤其是中国的陶瓷业,在世界市场不断扩张的刺激下,成为全球化的驱动力之一。地理大发现刺激了瓷器的全球流动,中国和日本作为生产贸易瓷的主要国家,在世界上先后掀起了“中国时尚”和“日本时尚”的潮流,并对17至18世纪的艺术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人类所创造的任何物品都并
学位
根际微生物是指紧密附着于根际土壤颗粒中的微生物。根际微生物组被称作植物的“第二基因组”,两者共同进化,对农产品产量与品质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而高度抗性植物分泌大量几丁质酶等的微生物细胞壁水解蛋白,催化几丁质水解生成N-乙酰葡糖胺等,限制病原微生物、条件致病微生物和共生微生物生长繁殖,影响农作物与菌剂微生物建立共生关系,造成微生物菌剂田间施用后出现效力不稳定等问题。生物胁迫条件下,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
学位
目前,兽药在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残留超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开发集分离、富集、识别于一体的高精准分析检测技术对于监测食品中残留兽药是至关重要的。荧光检测因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速度快、灵敏度高以及易于可视化分析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中典型危害物的高效、灵敏检测。此外,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型荧光仿生传感纳米探针的不断涌现,使荧光检测的选择性、稳定性、重现性和灵敏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本研究以抗生
学位
报纸
中国山水画艺术已经在我们的文化血脉中浸润开来,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标识。从山水画的功能到绘画的技术操作,从民族文化的大脉到山水画的本体是纷繁复杂的。发现龙脉理论是有意义的,沿着龙脉问题去解读山水画理论的民族文化深层结构是让人兴奋的。龙脉作为山水画理论显然带有堪舆学的色彩,并且在近代科学的语境下,风水学已经到了博物馆的墙外。随着思考的深入,龙脉问题的山水画研究本体论意义逐渐显现。无论是作为绘画的观看和
学位
爱德华·霍珀是一位绘画语言非常具有个人特点的艺术家,他所表现的主题、他在画面中营造的空间感、他对光影的表现都是十分独特的,本文先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他的这些独特之处是受什么影响、如何发展变化、再到如何实现的,最后分析霍珀的绘画艺术具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和意义。本文共分四章,按照上面所述的问题分别展开。第一章通过分析霍珀的家庭关系和他的城市生活,找到他的生活、个性和他反复诠释的主题的关联。第二、三章分
学位
自民国时期开始,少数民族题材掀起了一股创作热潮。随着民族政策的调整,对少数民族的观看视角从清朝以前的居高临下、四海臣服逐渐变成了多民族平等,观念上的改变加快了国民与艺术家了解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样貌的脚步。同时,中国画改良的进程在战争的催化下,使少数民族地区逐渐进入艺术家的视野。旅边“写生”的经验和异域风情带来的审美感受,给新中国成立之后的艺术家打下了进行少数民族题材创作的基础。新中国以来,少数民族地
学位
在近些年,由于“剧场”这一概念在雕塑艺术中出现的频率逐年增高,雕塑创作的剧场化倾向在学界已经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于是,本文主要通过剖析“剧场艺术”与“雕塑艺术”的历史渊源,进而分析在这种渊源之下所形成的雕塑创作的转向逻辑。在西方艺术史中,“模仿说”对西方传统艺术发展脉络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古典雕塑与古典戏剧在“模仿说”的影响下,两者既有趋同性,即对现实世界的模仿。同时,两者之间亦存在艺术本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