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Economic Cooperation简称GMS),是中国、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和越南6国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开展的次区域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范围,不仅包括贸易与投资等经济领域,也包括环保、禁毒等非经济领域;合作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投资主要来源于亚洲开发银行与各国政府。由此可以看到大湄公河次区域不仅是经济合作,也是各国基于战略上考虑的一种政治合作。这种经济与政治因素的互动,推动着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不断发展。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主要分析了论题的提出,其主要内容包括: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以及本文的研究对象与基本框架和研究方法。目前,对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开发利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河流域整体开发与管理,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研究方面。第二章阐明了几个国家构成的世界经济区域,明确了区域分工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关系,而这是多年来人们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模糊不清的概念。由国家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实力竞争出现了越来越多区域性,可以看到大湄公河次区域不仅是经济合作,也是基于各国战略的一种政治合作。这种经济与政治因素的互动,推动着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不断发展。第三章主要对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进行分析,由此得出结论:一、合作领域的扩展,由水资源的协调扩展到经济领域等的全方位合作:二是合作地域的扩展,由湄公河下游扩展到湄公河上游,从中南半岛到中国西南地区,经济合作容量不断增大。而东盟意识的扩展促进了次区域合作意识的形成与巩固。次区域各方合作主要表现在极力推动该区域的经济合作,除此之外,加强了贸易投资、科技合作、文化合作、广泛开展合作等多个方面。为老挝取得的一些初步成效,为领域合作的成功所带来的外溢效应。第四章主要对老挝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的意义、领域与进展进行研究。老挝与次区域的合作范围不断扩大,比如交通,电信,能源,旅游,农业,环境保护,贸易与投资,人力资源开发等项目,建立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实现和平发展是老挝重要的战略目标,流域各国是老挝近邻,是推行睦邻外交的重点国家和地区之一,通过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平台,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繁荣的目标,将大大促进老挝同这些国家的相互信任,理解和团结。当然,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在合作不断深入的同时,次区域各方仍存在不少矛盾、发展仍存在若干障碍。因此,笔者会在综合分析不利因素的同时,为次区域合作、为老挝与各方关系的发展,寻找正确的方向。第五章、本文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