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S-Ⅲ实验上J/ψ和ψ'衰变中新型强子的寻找和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普通夸克模型中,强子由一对正反夸克或三个夸克组成;而描述强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量子色动力学——允许胶球、混杂态和多夸克态这些新型强子的存在。因此在实验上寻找新型强子对检测量子色动力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许多高能物理实验的重要物理目标。粲偶素粒子的衰变是公认的寻找和研究新型强子的理想场所。BES-Ⅲ合作组采集了世界上最大的J/ψ和ψ样本,本文中的研究内容是采用BES-Ⅲ合作组采集的J/ψ和ψ样本对新型强子进行寻找和研究。  本文使用BES-Ⅲ于2012年收集的1.09×109J/ψ事例,在J/ψ→γηπ+π-过程中确认了X(1835)、X(2120)和X(2370)的存在;同时,首次在ηπ+π-不变质量谱上p(p)质量阈附近观测到了显著的“快速下降”现象。采用了两种方案对ηπ+π-不变质量谱进行拟合。第一种方案是使用Flatt(e)形式描述X(1835)的谱形,拟合给出g2p(p)/g20=1.95+0.21-0.19(stat.)+0.33-0.00(syst.);g2p(p)/g20代表X(1835)衰变中p(p)衰变道的耦合强度和其它衰变道耦合强度之和的比值,该值非零的统计显著性大于8σ;拟合结果说明X(1835)和p(p)衰变道有很强的耦合。第二种方案是使用相干涉的Breit-Wigner函数描述X(1835)的谱形,拟合给出X(1835)的质量为1817.9+2.5-2.7(stat.)+13.2-1.3(syst.)MeV/c2,宽度为227.3+12.0-12.2(stat.)+15.1-7.1(syst.)MeV/c2;和X(1835)发生干涉的共振态的质量为1870.5+2.1-2.2(stat.)+1.6-0.1(syst.) MeV/c2,宽度为11.0+5.8-4.9(stat.)+1.3-2.6(syst.)MeV/c2,且其统计显著性大于8σ。这两种方案对ηπ+π-不变质量谱的拟合结果几乎一样好,且都认为X(1835)和p(p)质量阈的关联大于8σ统计显著性,这说明确实存在一个与质子-反质子耦合很强的粒子。  本文使用BES-Ⅲ收集的1.06×108ψ事例首次对ψ→γηπ+π-过程进行了研究。在该过程中没有观测到X(1835)、X(2120)和X(2370)存在的迹象。对质量谱的拟合表明X(1835)在该过程中的衰变分支比B(ψ→γX)·B(X→ηπ+π-)在90%的置信水平上小于2.35×10-5;对比X(1835)在J/ψ→γηπ+π-过程中的衰变分支比B(J/ψ→γX)·B(X→ηπ+π-)=(2.87±0.09(stat.)+0.49-0.52(gyst.))×10-4,得出X(1835)在ψ辐射衰变和J/ψ辐射衰变中产额的比值在90%的置信水平上小于8.19%;该结果与X(p(p))在ψ辐射衰变和J/ψ辐射衰变中产额的比值不矛盾。  本文还使用BES-Ⅲ收集的1.06×108ψ事例,对ψ→γxc1,xc1→ηπ+π-过程进行了分波分析的研究。分波分析结果显示在ηπ末态混杂态候选者π1(1600)的统计显著性大于4σ;其质量为1720.7+25.0-24.2(stat.)+43.9-23.0(syst.) MeV/c2,宽度为274.7+36.2-31.5(stat.)+14.1-19.7(syst.)MeV/c2,衰变分支比为B(xc1→π1(1600)π)·B(π1(1600)→ηπ)=(3.37±0.03(stat.)+0.58-0.49(syst.))×10-4。
其他文献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80周年之际 ,王庭科教授新著《走自己的路》。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走自己的路》汇集了作者自 1 980年以来中共党史研究的主要学术成果 ,凝聚了
进入21世纪后,纳米技术的运用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其飞速发展激发了人们对介观系统性质的广泛研究,其量子效应,局限效应等使物质在很多性能上发生质变,显示出
该论文主要研究了对电子型高温氧化物超导体NCCO进行Ca掺杂后的性质变化,得到了许多重要的结果,其中大部分在文献上未见报道.对实验数据整理后进行了一些机理的分析和讨论.论
学位
对我国东北野生树莓种质资源蓬蘽悬钩子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蓬蘽悬钩子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午休”现象;净光合速率(Pn)与蒸腾速率(E)呈极显
该文为了得到高亮度的、发光在蓝-绿区的白色TFEL材料从而实现无机材料的TFEL彩色化,研究了氧对硫化物TFEL的影响.
该文首先简要阐述了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研究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并回顾了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该文的主要内容是研究物质的激光损伤.在第二部分,根据铝的损伤形
该文首次在约600nm长的CO激光器中应用李先枢教授提出的近介稳定腔(NCSR)和一种新的选模方法,得到了TEM的激光输出.对NCSR 激光器的稳定性作了深入分析,并由实验加以验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