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文通过选取《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脾藏象系统疾病(以下简称脾系疾病)相关内容,对其进行梳理、归纳、辨析,探索《内经》脾藏象系统疾病病名的深层含义与演变,为中医疾病名词术语的规范化提供文献依据与支撑。研究方法:本文以《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原文为研究重点,参考历代注家对《内经》之注解,探讨《内经》中脾藏象系统的组成结构以及脾系疾病之名义,以期能对《内经》中脾系统疾病有一总体把握,并对其内涵与发展源流作出客观而确凿的阐释与明辨。研究内容:收集分析整理与《内经》脾系的构成、疾病、生理、病理等相关内容的文献资料。用所汇集的文献资料对脾藏象系统疾病病名的命名原则、疾病分类等内容进行分析、考辨其源流。描述组成脾藏象系统框架各元素的深层含义,并对历史文献中出现的典型脾系疾病进行分析探讨。研究结论:1.脾系疾病作为中医脾藏象系统疾病的简称,《内经》中脾藏象系统是以脏腑脾及其相邻或相关脏腑器官、以及足太阴经与之相关经络腧穴;脾相对应的五体、五华、五窍、五液、五志等为研究对象的完整系统。2.《内经》脾系疾病有其自身特殊的规律与特点,其命名原则主要包括病因、病机、主症、病位、病变特征等因素的单一列举或相互结合。3.本文整理出《内经》中有关脾系病名89种。包括脾生理功能异常类疾病17种,胃生理功能异常类疾病22种,脾所主肌肉四肢异常类疾病18种,脾所通口部异常类疾病8种,脾所主精神情志异常类疾病3种,脾经脉气血异常类疾病18种,其他相关类疾病3种。4.对《内经》中泄泻、肠澼、霍乱、脾瘅、脾痹五种较有特点的脾系疾病的病名含义与疾病相关信息及其演变进行了考辨源流。5.《内经》脾系统疾病名义辨析,明确了疾病的原生含义,有助于中医临床疾病和病证术语的规范化、标准化研究。脾系统疾病在《内经》中论述较丰富,如泄泻、痢疾、霍乱、便秘、消渴、呕吐等,后世众医家都对其有不同程度的继承与发挥,《内经》中所记载的治疗方法依旧沿用至今。也存在部分疾病,如脾痹、脾风、脾咳等后世发展不多,虽然病名中存在“脾”字,但与现代医学所论述的脾病相差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