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表面等离激元及阵列结构太赫兹特性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实现对光场的调节,传统的方法是通过引入光程差来累积相位差从而对偏振态、振幅、相位这三个光场的重要分量进行调节。但传统器件的体积太大不符合集成化的要求。超材料是在亚波长尺度下设计的人工阵列结构,不仅能够通过与入射光场的耦合作用调控入射光,而且拥有体积小,可共性设计等优势。但是用金属制备的阵列结构不能实现动态调节。石墨烯在太赫兹波段能够与入射光发生等离子体共振,并且可以通过外加电场对太赫兹波激发的表面等离激元进行动态调节。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首先研究了柔性基底金属超表面阵列结构对太赫兹波的调控;然后通过石墨烯与超表面结合研究了石墨烯表面等离激元器件在太赫兹波段的特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广义Snell定理,费马原理等理论进行研究,设计了 V形梯度超表面阵列结构。仿真结果证明该阵列结构的工作频率为4.3 THz,当线偏振光垂直入射时,将发生异常折射。通过平移V形阵列天线结构,利用干涉原理实现对异常折射光振幅的调节,实验测量结果与理论计算和模拟仿真均表现一致;(2)通过对石墨烯的电导率,色散曲线进行推导,说明外加栅压对石墨烯电导率的调控原理,证明石墨烯能在太赫兹波段激发表面等离激元;(3)对石墨烯的基本属性进行测量,通过仿真软件设计了石墨烯纳米带结构,发现通过控制石墨烯的费米能级及条带宽度能够对石墨烯的等离子体共振频率和强度进行调控;通过微纳结构制备工艺制作了石墨烯纳米带器件。使用太赫兹近场显微镜对石墨烯纳米带的表面等离激元进行激发观测。总的来说,本论文的对于金属V-形天线超表面的研究进一步拓展了相位,偏振态及振幅的调控方式,促进了超表面结构在THz检测、调制等领域的实际应用;关于石墨烯表面等离激元的研究进一步拓展了太赫兹波段SPP的测量,激发方式,为石墨烯表面等离激元器件在太赫兹生物传感、安全检测、高数据率通信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相关指导。
其他文献
21世纪被认为是信息技术的时代。在生活的许多方面,如果离开信息技术,你将什么也做不了,旅行也不例外。在现代社会,在网上买机票是我们的需要,现在的信息技术可以实现网上买
可逆数据隐藏算法(RDH)在多媒体版权保护和内容完整性认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直方图平移(HS)作为一种典型的RDH方案由于其高质量的图像隐写被广泛应用。现有的基于HS的RDH
随着工业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各类高性能电子器件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其中紫外光电探测器是一种很重要的光电子器件,被应用在诸多领域,如生物效应、环境监视、航天
随着机器人行业的快速发展,机器人的作业场景愈加复杂,在工业生产中移动机器人被得到广泛的运用,机器人被要求沿着一条规定的路径在几个目标位置中驮运一些物资进行来回的移
近年来,LED器件凭借其体积小、高效节能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背光照明、显示、阵列投影和道路照明等领域。然而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发展,市场对于照明的要求已经由高亮
随着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情感计算作为其分支领域也在不断地被研究者探究。情感计算主要有识别,表达和决策三个研究方向。其中,情感识别的研究更为广泛和深入。情感识别主要
全光谱LED照明是未来照明市场的一种趋势,然而全光谱照明所需求的黄绿光LED效率低下,这制约了全光谱LED照明的发展。因此,提升长波长LED的发光效率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是评估目标散射特性的一个重要参数,目标RCS快速精确分析对于飞机、军舰以及导弹等目标的隐身设计至关重要。目前太赫兹目标RCS测量
生物资源的保护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前提,而动物资源在生物资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保护动物资源对自然生态系统有着极其关键的作用。人类对动物资源的重视在不断地加强
在电子封装产业中,电子元器件中的焊点是确保电子产品正常使用与运转的关键条件。随着封装无铅化的大力推广,无铅钎料的应用越加广泛。封装焊点中最重要的两部分为钎料和基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