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应举研究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Dis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董应举是晚明福建较有代表性的一位政治型文人,但学术界对他的研究仍显得较为薄弱,大多数论者只在论及晚明福建地方文学时稍有提及。本文以董应举及其文学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家世、生平仕宦、著述及交游情况进行考证。董应举一生“为国为民”的理念在其生活中得以诠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居家,修堡筑城、疏浚水利、置办社仓义田,晚年募款重建青芝寺,开辟百洞山,使百洞众奇始出,成为一方之名胜。文章还结合晚明社会的变化与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对其思想和诗歌创作作了分析总结,认为董应举重视文学从心而出的抒情本质而不废诗教,更加强调文学的实用性,这既与当时流行的竟陵派“性灵说”的文学观念有着一定的联系,又有着明显的区别。本文采用实证研究和文本分析的方法,力求比较准确、全面地勾勒出董应举其人其文的基本面貌,并对他在晚明福建社会、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其他文献
中东铁路与东蒙古地区的关系问题不仅仅是中俄关系和沙俄侵略蒙古地区史的组成部分,也是内蒙古近代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阶段的研究课题。它的内容包括中东铁路的修建、运营及
1930年代的中国文坛,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第一代现代散文作家相继步入中年阶段,伴随着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的逐渐成熟,他们悄然褪却了曾有的青春热情和进取精神,代之而起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任务,这是党在总结自身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客观分析党的建设实际状况后提出的一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后现代主义的反思思潮的影响下,人类学界展开了对其“科学”性的反思,并揭示和论证了民族志书写中存在的主观性和文学性。随着格尔茨阐释人类学的出现以
池显方,字直夫,号玉屏子,著有《晃岩集》,晚明福建同安县的一位代表文人,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居住在厦门本岛的福建文入之一,后移居同安县城。他的《晃岩集》具有一定的文学和文
高性能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已经成为伺服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中,电机参数和转动惯量随着工况的变化而变化而对系统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PMSM参数和
小说创作是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反映,同时也是对作家小说观念的指导性实践。因此作家的创作实践与其对小说的看法有着密切的联系,归根到底是作家小说观在创作中的客观反映。透过
目的通过与传统颅骨牵引弓比较,探讨采用改良颅骨牵引弓(横杆牵引弓)行颅骨牵引治疗颈椎损伤的可行性以及疗效。方法 2009年6月-2013年6月,对90例颈椎骨折或脱位患者分别采用
新写实小说中,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状态填充着小说描绘的主要画面。很多新写实作家置身于日常生活书写中,以细节和现实生活为中心,营造“在场”的氛围,着重展现着现代人生存的
本文视角聚焦2019年两会新媒体报道,以相关案例为基础,从多维度的内容、分发、技术和融合四个方面出发,整体勾勒出两会期间新媒体报道的变化与趋势,为业界提供新参考。总体上